收藏老物,對陳江淮而言,是一種生活和成長的追憶。成長於上世紀80、90年代,他收藏了那時候無數的流行老物,雖說時間總在不知不覺間流逝,然而留下的卻是永恆不滅的情懷。
牛車水老物

▲從世界各地搜羅的瓶裝可口可樂

▲一套八本的超人系列漫畫是死忠派粉絲的最愛

▲70、80年代流行的轉盤電話
從陳江淮的藏品可以了解他滿載趣事的童年,就連孩提時的燈籠也保存良好。「以前中秋節一到,我就跟鄰居的孩子一起吃月餅、聽故事、提燈籠,現在的孩子提的是電子燈籠,雖然說比較安全,但總覺得少了一種味道。」
他的童年在牛車水度過,他最難忘的是一種稱為「地甘」(Tikam)的遊戲。這是當時一些售賣糖果或香菸的攤主,為吸引顧客而提供的抽獎遊戲。他們在一張大的硬紙板上印了各種獎品的圖案,每件獎品各有編號。在大紙板下方粘上成排的小紙條,稱為「地甘紙」。顧客只要付5分或1角就能撕開小紙條,如果紙條內的號碼與獎品編號一樣,就能獲獎。

▲糖果機

▲地甘紙板一分為二,上面展示各種獎品,下面是印有號碼的貼紙。
「頭獎肯定是最抓眼球的大型玩具,不是絨毛熊就是機器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我從沒贏過,每次抽到的都是小玩具或糖果零食,但我喜歡那個過程,充滿期待和驚喜。」
所以當他在馬六甲看到有間雜貨店掛著地甘牌裝飾店面時,便毫不猶豫出價300馬幣說服店主出讓。

▲吃漢堡早餐,就可獲得一個怕輸先生的人形玩具。
陳江淮還藏有兩個70年代雜貨店內常見的紅蓋玻璃餅乾罐,罐內裝的都是他兒時的玩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屬快餐店推出的人形玩具,包括麥當勞與本地創作人劉夏(Johnny Lau)跨界合作的「怕輸先生」娃娃,這項促銷寫下120萬個漢堡的銷售量,「我記得每買一份『快樂套餐』就附送一個,為了收集整套,我經常吵著爸媽帶我去快餐店。」

▲娃娃身上的衣物與配飾,都是牛仔褲公司的出品。
此外,肯德基叔叔和一套牛仔褲娃娃也在收藏之列。牛仔褲娃娃是Lee Jean為宣傳自家產品而推出的,娃娃穿的都是公司出品的衣物,一字排開,好像在表演時裝秀。
性書、漫畫、讀書會
男人在成長中免不了藏一些性雜誌,據他說,那是他悄悄地從老爸那裡偷來的。「呵呵,你可別讓封面的性感女郎誤導了你,其實裡面連篇文字,一張裸女照也沒有。」性雜誌(Sexology)是美國創辦的第一本講述各種性奇聞的月刊,輕鬆幽默卻不失知識性。
▲一套八本的超人系列漫畫是死忠派粉絲的最愛。
最有市場價值的收藏是一套八本的超人系列:《朋友的喪禮》,以第一集《超人之死》為新系列掀開序幕,刻畫出其死亡對社會以及其他的英雄所造成的影響,至最後一集《超人歸來》共八集。據知,當時的銷量極為火爆,成為超人系列中最有影響力的作品。
若論最有回憶價值,當屬一系列的Book worm短篇故事集,「我讀小四時,參加Book worm讀書會,每月都獲得一本書,每月一次的讀書會活動,包括了講故事以及演出書中的故事,當時的書一直保存至今。」
電影紀念品

▲沒有播放機,絕跡市面多時的錄像帶也只能擺不能看。
陳江淮也是一名電影發燒友,收集無數與電影有關的周邊產品,主要以香港電影宣傳品為主,包括玩具、運動用品、影音產品等。從不滑水的他,卻買了印有「倩女幽魂」與「風雲」人物造型的滑水板,感覺很酷。
他最愛的是一系列根據周星馳電影中的各種道具製成的玩具,外形小巧精緻,包括:電光棒、殭屍假牙、迷你外星人、追擊炮等。至今,他還不捨得拆封,他說這是為了讓回憶完整地保留下來。
許氏兄弟電影原聲唱片是他的最愛,比如《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等等。「我擁有整套,但不是每一張唱片都是首發版本,因為價錢太高了,我不介意復刻版,我的收藏是懷舊為主,不在於物件的市場價值。」
唱片

▲雖是復刻唱片,但封面仍然沿用首發時的設計。
收藏唱片的愛好始於16歲,他說,「我趁學校假期到一間時尚店做兼職,店裡的老闆收藏了大量的唱片,第一次聽到唱片的音質時,我實在太震撼了。」之後,他追隨老闆的腳步,開始收集黑膠唱片,他幾乎收齊了當時香港樂壇主要流行歌手張國榮、梅艷芳、Beyond等的專輯,就連非歌手出身的周潤發出過的唯一唱片也沒有放過。
隨著香港樂壇日漸褪色,他很慶幸自己收藏了香港全盛時期大部分的美麗聲音。
除了喜歡唱片的音樂質感之外,唱片封套設計也是激發他收藏的原動力,「封套設計是音樂作品給人的第一視覺印象,傳達歌者的藝術氣質與音樂類型。由於唱片面積大,更能將這種平面視覺體現出來。」
「喜新厭舊」幾乎是現代人的一種常態,但這個常態不適用在陳江淮身上,他認為,舊物件多了一種溫暖的質感,時不時睹物憶舊,重溫消逝的童年,不期然有一種小確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