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眾與Labubu玩偶合影。(圖:凌蓮寶殿斗母宮)
廟宇藉助潮玩的高人氣,把它裝扮成信眾模樣,希望能增加年輕一代對九皇爺誕慶典的興趣。在網上引發爭議後,廟宇解釋說,這並非對神靈不敬。
凌蓮寶殿斗母宮主席陳靖量接受《8視界新聞網》採訪時表示,注意到泡泡瑪特(Popmart)旗下的潮玩「Labubu」在本地掀起熱潮後,今年特地準備了三小一大共四隻玩偶,全程參與九皇爺誕慶典。
廟宇理事製作了信眾的裝束,給它們穿上白衣白褲,腰上纏黃布條,頭上也戴著白帽。
這些玩偶在農曆八月廿九(10月1日)晚上的恭迎聖駕儀式亮相,受到信眾的熱烈歡迎。
25歲兼職道士李志銅拍下視頻,上載在TikTok後走紅,截至截稿獲得近70萬觀看次數。
也是淡濱尼集選區議員的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也出席在樟宜海邊的迎駕儀式,並與一大一小兩隻Labubu合影。他在Facebook頁面上載了照片,並寫道:「看看穿著全白色服裝的Labubu!這是九皇爺誕(期間)信眾的裝扮。」
可愛玩偶引發爭議
不過,李志銅告訴《8視界新聞網》,網民在視頻評論里的留言呈兩極分化,一些人稱讚玩偶打扮成信眾的模樣很可愛,另一些人卻指責這是對九皇爺的不敬。
他表示:「雖然我不太了解Labubu潮流,但是我們通過Labubu增進了感情,大家都覺得它很可愛。」
針對引發的爭議,陳靖量強調,玩偶是「信眾」,而不是供奉的祭品。「不過,如果把它作為祭品獻給九皇爺,那就是對神靈的不敬。」
他補充說,許多網民看到TikTok視頻後,特地來凌蓮寶殿斗母宮,想一睹玩偶的風采,尤其是Z世代年輕人。
「儘管網民有不同意見,但我們始終相信(做事)有頭有尾。所以,Labubu將出現在農曆九月初九(10月11日)恭送聖駕迴鑾的儀式上。我們也會帶著它們在九月初七(9日)去拜訪其他九皇爺廟宇,一起祈福。」
汫水港斗母宮鳳山寺主席卓鴻山受訪時指出,目前有很多寺廟在追趕潮流,這無關對錯。
「我們應該尊重神明,但是有很多事情是個人的想法,也說不上對與錯。畢竟在做事的是人不是神。這些都是人為的,如果不喜歡就不參與。」
絞盡腦汁吸引年輕人
陳靖量表示,凌蓮寶殿斗母宮的理事們都是年齡介於27歲至35歲的中青年人,一直以來採取各種措施來吸引年輕群體參與寺廟活動,包括讓Labubu玩偶作信眾裝扮。
「(我們)順應這一潮流,也是為了吸引一些新世代的信眾。這樣,他們就能接觸到九皇爺誕文化。這在新加坡是很特別的。」
此外,凌蓮寶殿斗母宮也邀請Sparkletots幼兒園的孩童在儀式上表演,還與淡濱尼集選區族群與宗教和諧圈(Racial and Religious Harmony Circle,簡稱和諧圈)合作,舉辦展覽介紹九皇爺誕文化。
這些舉措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據李志銅觀察,出席迎駕儀式的信眾中,超過六成是年輕人,最小的只有7歲。

多個宗教領袖和Sparkletots幼兒園的孩童,出席和諧圈活動。(圖:凌蓮寶殿斗母宮)
宗教信仰的現實意義
從事志願服務的李志銅擔任兼職道士才一年多時間,通過TikTok分享見聞和經歷,從而結交了很多同樣是年輕信眾的朋友。他也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擔任兼職道士。
他有時覺得自己像是宗教意義上的心理諮詢師,有時需要幫助解讀夢境,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他也對宗教和道士在當今社會的意義有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宗教)仍具有現實意義,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現代社會壓力很大,人們來廟宇不一定是為了(參與)儀式,而更多是為了尋求智慧,學習減壓和冥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