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兩種關係到你的職銜和薪水情況,你選哪個?
職位頭銜很「響亮」,但薪水一般般,與職銜不成正比。
頭銜沒被誇大變很高級,但薪水與之相符。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本地僱主嘗試通過「誇大職銜」來吸引和留住人才。2023年,關於「經理」和「總監」等頭銜的職位增加了24%,而申請這些職位只需兩年的工作經驗。

以上這個經理職位,只需要兩年的工作經驗。(mycareersfuture截圖)
提供這種職位的公司當中,當然有些規模較小,他們認為給予員工一個好聽的頭銜,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士氣和歸屬感。
在這種情況下,「經理」分分鐘可能是公司里資歷最淺的人。
一般「爬」到經理的位置,至少要三至五年的經驗。Manager(經理或管理者)是一個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的職位,其具體職權取決於所在的組織、部門以及行業。
一般來說,經理屬於中級管理職位,通常負責領導和管理一個團隊,以確保達到組織的業務目標。
至於總監,至少要10年以上的年資。總監屬於高級管理職位,一般是某個部門的負責人,直接領導和管理該部門的運營和業務。

這個「經理」職位,只需要一年的年資。(mycareersfuture截圖)
可是,誇大的職銜無法準確反映一個人的資歷、職責和薪水。
看來,人們日後不能用「我兒子在某某公司當經理、當總裁」這句話來炫耀了。
跨國招聘公司華德士新加坡(Robert Walters Singapore)今年1月通過職場社交平台領英進行民調,在參與調查的150多名專業人士當中,85%認為職銜對求職者很重要或非常重要。
在年輕專業人士當中,也有35%期待在加入公司後的一年內升職。
年輕應聘者也希望擁有更「好聽」的職銜。無可否認,擁有「好聽」的職銜在下一次應聘時具有優勢,但招聘人員只要再問得深入一些,就能探知虛實。
獵頭公司還指出,過於注重頭銜,顯示應聘者容易受他人想法左右。
43%受訪企業招聘經理表示,已經或正在考慮以「經理」或「總監」等誇大職銜的做法來吸引或留住人才,但他們當中只有大約兩成表示,這一招收效甚微,反而可能給僱主和雇員帶來問題。
由於頭銜被誇大了,同行的專業人士可能不會將頭銜視為資歷、職責和職位相關的經驗作為主要指標。
調查結果顯示,46%受訪者認為衡量資歷的主要指標是管理團隊的能力、34%的認為是職務的重要性。相反地,只有20%相信帶有「首席(C-suite)」和「主管」字眼的職銜反映了在位者真實的工作資歷。
這家媒體公司聘請新媒體總監,只需1年經驗,名為總監,實際上只是中級管理職位。

(mycareersfuture截圖)
華德士新加坡經理蒙蒂·蘇賈納尼(Monty Sujanani)指出,誇大頭銜確實能吸引人才,因為員工會因而覺得自己在組織中更重要、更有價值,但這個做法並不對,因為職銜必須與實際的工作範圍掛鉤。
他指出,誇大職銜的做法可能會導致員工對工作職責產生混淆,造成一些工作任務被忽略,還可能導致人才錯配,甚至引起同事之間的矛盾。
華德士建議招聘經理不要誇大職位頭銜,因為這可能拉低組織內部效率、造成不平等,最終還可能導致員工流失。
蒙蒂說:「明確定義職責和責任,並設定準確的職位名稱,有助於確保公平」。
私人領域和公共服務的經理、總監有別
其實,私人領域和公共服務的經理、總監的「級別」很不一樣。
譬如法定機構(Statutory Board)人民協會,即使你是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完全沒有工作經驗,一加入就是「經理」了。
給紅螞蟻選擇,職銜一點都不重要,給我什麼職銜都可以,你可以叫我行政人員,但請記得給我經理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