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在節目上製造歡樂的陳俊銘,18歲患上抑鬱症,如今還在與情緒的浪潮作戰。成長時,父母給予他許多自由,媽媽更是他進入演藝圈的推手。父母對他的期望很實際,不在功名利祿,而是回饋社會。但他眼前只想走出抑鬱,還父母心安。
(新加坡訊)29歲的加坡藝人陳俊銘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但也因為習慣了凡事可以自己做主,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入伍時,適逢情傷加上軍隊紀律的約束,他失控了,直到如今他還在與抑鬱症作戰。
懂事上進的他,一張白紙般進入演藝圈,參與加坡電影《我們的故事》和方言綜藝節目《歡喜就好》系列,獲得許多前輩藝人的提攜。然而,總是在節目上製造歡樂的他,這些年來,面對個人情緒浪潮所帶給家人的傷痛,最是感到不堪。
常在節目上製造歡樂的陳俊銘,18歲患上抑鬱症,如今還在與情緒的浪潮作戰。成長時,父母給予他許多自由,媽媽更是他進入演藝圈的推手。父母對他的期望很實際,不在功名利祿,而是回饋社會。但他眼前只想走出抑鬱,還父母心安。
感覺像在衝浪,一個浪打了下去,再等下一個浪上來,再打下去……病發時,你眼中只有自己,不會去理會別人,要等到事後才會對身邊受影響的人感到愧疚。——陳俊銘說抑鬱症。
記者在加坡綜藝節目《歡喜就好》系列的幾次活動上見過29歲的陳俊銘,和許多觀眾一樣,覺得他就是一個在節目裡製造歡樂,在節目外無憂無慮的娃娃臉大男孩。
這天來到陳俊銘在三巴旺的五房式組屋住家採訪,他介紹55歲的爸爸陳清仁、50歲的媽媽胡美麗給記者認識,記者問起他在成長過程中給過父母什麼痛苦的回憶,才意外知曉經常面帶笑容的陳俊銘,原來從當兵開始,就是抑鬱症患者,直到今天他還在看心理醫生。
這段灰暗的過去,陳家的人很少對外訴說,無論是陳俊銘的圈內朋友,還是他父母的親朋戚友。陳清仁說,過去的人對抑鬱症不是很了解,會誤解成是神經病,也就不說了。

陳俊銘(右一)接演梁志強的方言綜藝節目《歡喜就好》系列,有機會向各前輩藝人討教。(檔案照)
陳俊銘是怎麼患上抑鬱症的呢?也許從他小時候說起吧。
1986年,陳清仁和胡美麗在同一家製造業公司上班,兩人互生好感,兩年後結婚,先後生下兩個兒子。
陳俊銘爆料:「我曾經無意間翻出爸爸媽媽的結婚證書,發現他們是在1988年8月結婚的,可是哥哥俊傑的生日是1988年6月,我就去問他們,可是媽媽馬上收起來,說小孩子不要問那麼多。哈哈哈!」聽到兒子的誇張語氣,陳爸爸陳媽媽也被逗笑了。
哥哥出生後13個月,陳俊銘也出生了。陳清仁和胡美麗沒有想追生女兒嗎?
他們解釋,他們夫妻倆都來自男丁興旺的家庭,陳清仁有八個兄弟姐妹,其中六個是男的;胡美麗有四個兄弟,沒有姐妹。所以他們想,再生,搞不好又是生男的,就算了。
陳媽媽笑說:「俊銘出生後,護士抱他進來——因為那時經濟不好,也沒照超聲波,不知道生了兒子還是女兒——我馬上從病床上爬起來,護士說,恭喜你,生了兒子,我很失望地躺回床上,護士說,兒子你不要?那送給我吧!」
陳俊銘順著說:「你看,我出生爸爸媽媽就不要我了。」
陳俊銘身高183公分,在熒幕上有優勢。原來他小時候已經顯露出來了。陳媽媽說:「他是巨嬰,重3.9公斤!」即使有如此重量,她當時還堅持要自然生產,不願剖腹。
陳俊銘雙眼大而明亮,寶寶相片已經看得清楚。陳爸爸驕傲地說,自己有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土生華人的血統,算起來,陳俊銘也是個混血兒呢!「他小時候還參加過嬰兒比賽,不過沒贏,因為他哭了,呵呵!」

陳俊銘小時參加過寶寶選美比賽,可愛吧?(受訪者提供)
服役時情緒陷低潮
家裡兩個兒子年齡只相差一年,性格卻相反。陳爸爸說,大兒子在學習上沒有陳俊銘積極,求學時要父母操心;陳俊銘會自設目標,學業成績向來令人滿意,父母於是就不太管他,給他很多自由。
陳俊銘自剖說:「我從小就很好勝,在培道中學念書時會主動跟同學比較成績,喜歡通過競爭鞭策自己,可能會讓人有點白目。後來升上南洋初級學院,我才發現聰明的人很多,自己不算什麼,很多科目都是剛剛及格而已。」
從南初畢業之後,陳俊銘服國民服役,因為和女友分手造成情傷,加上入伍後受到思想衝擊,才18歲的他發現自己的情緒不時會陷入低潮。
「我是個需要很多自由的人,進了軍營,自由卻完全被拿掉,我很抓狂,那時感覺自己患了焦慮症。每天起床,雙眼一張就覺得心情沉重,莫名地想哭。」由於情緒不穩,他的體格配軍務等級被降至C級。
儘管沒有來自雙親的壓力,陳俊銘從小就有爭取第一的自我訴求,「或許從小累積那種壓力,終於有一天就爆發了。」他事後分析。這樣的情緒爆發每年總會發生一兩次,「感覺像在衝浪,一個浪打了下去,再等下一個浪上來,再打下去……」他那時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家人也束手無策。「病發時,你眼中只有自己,不會去理會別人,要等到事後才會對身邊受影響的人感到愧疚。」
細述這段往事時,陳俊銘也不禁紅了眼眶。「有一次病發,我躲在房裡發脾氣,媽媽也給我搞得受不了了,記得她怒氣沖沖地問我;『你要我怎麼做?是我去死是嗎?』我在房裡大聲應道:『是!』然後重重關上房門。」

陳俊銘小時候和母親靠著聖誕樹合照。(受訪者提供)
母借演戲機會引兒回家
18歲的陳俊銘,對陳家來說也像是個分水嶺。原來較令父母操心的大兒子陳俊傑,立業成家後一切順利,生活過得相當不錯。至於陳俊銘,脫離了無憂無慮的校園,倒反而開始成為父母煩惱的來源了。
只是,沒有病發時的陳俊銘,依然是個懂事的孩子。他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業行政系畢業後,放棄念榮譽學位的資格,飛到美國專攻戲劇。陳媽媽說:「我支持他深造,我知道他很節儉,我匯錢給他,他會再匯回一些給我,說用不了那麼多。有時通電話,也會說到我們都哭起來。」
即使已經漂洋過海赴美留學,抑鬱症仍像不散的陰魂,時不時就來襲,讓陳俊銘深受其苦。他說,一般人不明白,會問:「你就不能看開點嗎?」「聽到這句話,我更急躁,你以為是我想看不開嗎?你以為我有個按鈕按下去,就可以自我控制了嗎?」受抑鬱症困擾多年,他覺得應該是自己求好心切導致壓力造成的。
2016年,陳俊銘看過心理醫生,但因為每個月200元的負擔太重,所以後來不了了之。今年,他病發次數加劇,決定開始向治療師求助,接下來若有需要會再看心理醫生。
至於公開病情後,是否會擔心外界的壓力?他說:「以前怎樣看我,現在就怎樣看吧,不用特意。但希望大家讀了我的故事,能更了解和關心身邊的人,給予那些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多一些耐心。即使沒有能力幫助,一點體諒其實也能帶來一絲溫暖。」

陳俊銘(左二)和父母及哥哥俊傑。(受訪者提供)

陳俊銘(右二)參與音樂劇《我的媽媽是ENY 獅城溫馨版》演出。(檔案照)
隔海面試躍上銀幕
陳俊銘中學時參加戲曲學會,對演戲的愛好從那時種下,才有後來出國轉系的行動。可是他能如願踏入演藝圈,一出道就上大銀幕當男要角,陳媽媽竟然是幕後大推手。
陳媽媽說:「有一天看報紙,看到梁志強導演在為新片徵求演員,說要找一個高高、瘦瘦、黑黑的、會講福建話的年輕男生,我馬上就想到俊銘。我通知他這個消息,不知道他會不會嫌棄這個角色要講福建話,沒想到他馬上說好。」她笑說,她其實最大的目的不是要兒子當藝人,她只是要兒子趕快回家罷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就這樣,在一個月內,在「老福建」父母的指導下,陳俊銘把福建話對白音檔傳給梁志強,順利通過了兩關的隔海面試,就這樣毫無經驗地躍上了大銀幕。
陳俊銘說媽媽被朋友戲稱「星媽」,她其實心裡也暗爽,畢竟梁志強以前在電視上搞笑時,她就喜歡看了。隨後,他成為梁志強的愛將,後者重回電視,推出《歡喜就好》方言綜藝系列,陳俊銘經常也是主要陣容之一,福建話竟然和他脫不了關係。陳爸爸說:「我看到他的進步,他現在念福建話稿不必請教我了。」

爸爸陳清仁發現陳俊銘接下方言節目後,福建話進步了。媽媽胡美麗很高興看到兒子的成長。
從小有長輩緣
胡美麗30年來在同一家公司打拚,養成堅忍的性格,做到了副總經理。陳清仁多年前已離開,中間換了多份工作,現在是一名德士司機。一位仿佛很自律,一位則較愜意看待生活。
陳俊銘說,爸爸是寡言的人,惜字如金;他有事會找媽媽,母子什麼都談。
陳清仁不干涉兒子怎麼處理自己的人生,只要求「自己做了什麼自己承擔」。胡美麗也很開明,給予兒子許多自由。陳俊銘笑說自己的性格較像爸爸,比如脾氣暴躁、固執,還有孝順等。當然,媽媽的節儉和樂於助人等優點,自己也幸運地繼承了。

小小陳俊銘和年輕的爸爸。(受訪者提供)

陳俊銘是外公撫養長大的,公孫倆感情深厚。(受訪者提供)
陳俊銘6歲之前,由外公撫養長大,他與已經過世的外公感情很好,陳媽媽說兒子自小有長輩緣。陳俊銘也點頭稱是。「我和程旭輝『輝哥』合作過,他就把我當成是自己的兒子似的,一起拍戲時,多早都會開車送我上班。我和林尤發合作過後,他問我要不要當他的乾兒子,我沒說要,但後來自然而然就叫他乾爹了。」
陳媽媽說:「他拍的方言節目,都是給老人家看的,你看他多有長輩緣。」
以身心健康為重
陳俊銘的事業還不算穩當,工作停停續續,他也努力打拚著。媽媽有溫馨提醒過:要不要換工作?陳俊銘的回答是,時機到了,他自然會懂得。想到將來,他說幕後創作和監製他都有興趣,希望未來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可以自己決定拍什麼作品。
問陳爸爸和陳媽媽,希望30年後的兒子是什麼模樣,兩人的願望有一個共同點,都要兒子做公益,回饋社會。物質上的,反而沒提。
陳俊銘則說自己對父母深感愧疚,只希望自己趕快好起來,才能讓家人從此安心,也才能盡為人兒子的責任。
他似乎已學會放輕鬆:「每個人回饋社會的定義都不同。今日的我只想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好好的對待身邊的人。當然我跟他人一樣都會犯錯,做錯事就要懂得道歉,這就是我如今回饋的方式。30年後誰知道我會有個怎樣的生活和性格。以後的事以後才說吧,盡力而為就好。」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