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替東協表態:不在中美間選邊站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11月1日,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在東協圓桌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東協國家希望與中國和美國均保持良好關係,希望中美兩國擁有更加和平穩定和富有建設性的格局。維文強調,東協國家拒絕選邊站,對在亞洲搞「分界線」沒有興趣。

新加坡外長的表態很明顯是在向美國傳遞信息,告訴美國停止與中國對抗,防止新冷戰的發生。中國的快速崛起可以說已經成了美國當今的心頭之患,美國近些年一直希望拉攏其他國家構建反華「同盟」。從新加坡外長代表東協的發言可以看出,即使美國已經多次遊說和施壓,東協國家依舊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更不願意加入美國的反華陣營。
近些年,中國的快速崛起導致美國的全球霸權出現了明顯鬆動。近三十年來,美國一直位於當今世界秩序的中心,並從全球秩序的主導權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因此面對中國的迅速發展,美國當然不可能心甘情願地放棄全球霸權,美國的政治精英也無法摒棄根深蒂固的霸權思維。從歐巴馬時代,美國就開始了對中國的打壓和遏制,不過無論是歐巴馬時期美國實施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還是特朗普時期發動的對華貿易戰也罷,都無法遏制和改變中國發展的節奏和勢頭。

實際上,美國如今的主要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深受利益集團之間相互掣肘,另一方面則是深受產業空心化等問題的羈絆,整體國力已經開始走衰,一副氣急敗壞也無力回天的樣子,根本無法單獨完成對中國的打壓和遏制。因此,美國開始寄希望於在全球拉攏其他的一些國家,共同搭建所謂的反華「同盟」,希望以此來打壓中國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
近些年,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也在迅速地加深,再加上距離中國的地理位置較近,所以東協國家首先成為了美國所實施的拉攏分化策略的重要對象。事實上,前些年美國就一直在通過在南海問題等方面煽風點火,為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下套子使絆子。

比如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南海仲裁案,就是美國拉攏菲律賓,共同炮製出的一出政治鬧劇,還擺出一副賊喊捉賊的模樣裝腔作勢地搬出來所謂的海洋國際規則說事。不過跟隨美國同中國作對幾乎沒有讓東南亞國家得到任何實質性利益,在中國的妥善應對之下,美國支持的一系列與中國作對的鬧劇均以失敗收場。
但是中國的發展勢頭難以遏制,更是導致美國愈發焦慮不安,最近幾年美國對中國的敵意快速上升,與中國的競爭程度也在增加。如今美國一再向東協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其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實際上是希望其站在美國一邊,加入美國一直在賣力搭建的反華「同盟」。

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才是東協的最佳選擇
不過東協國家近些年在與中國的日益加深的經貿合作中得到了大量的利益和實惠,如果跳上美國這輛反華的戰車,毫無疑問會對同中國的關係造成破壞,也勢必會導致從與中國的合作獲得的利益大幅降低。
去年是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第二年,中國與東協在2021年全年的貨物貿易總額高達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其中,中國對東協的出口和進口總額分別接近5000億美元和4000億美元,增速均達到25%以上,而且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中國與東協之間的經貿合作仍將繼續加深。可以看出,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加上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的背景之下,中國與東協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依然在快速加深。

事實上,東南亞國家近些年經濟發展能夠取得較為突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同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中美關係沒有發生較大的波動。不過如今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不斷增加,上下其手打擊圍堵中國的力度上升,很可能導致有利於東協國家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再次消失。
過去,東南亞地區作為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對抗的前沿陣地,受到了無盡的苦難,教訓深刻,經驗多多。對東南亞國家來說,美國在越南戰爭所造成傷害的記憶仍未淡去。美國一些勢力企圖拉攏東協國家發動新冷戰,又試圖在亞洲大搞政治「分界線」的操弄,東協國家當然不會答應。

李顯龍多次表態:中美合作對誰都好
面對美國的拉攏和施壓,東協國家已經多次表態拒絕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11月2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文章強調,新加坡希望中美兩國關係穩定,保證溝通對話渠道的暢通。李顯龍最近幾年已經多次強調,新加坡和東協國家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中美兩國應該積極對話溝通,而非走向對抗。
實際上,東協國家也非常清楚,目前中美競爭烈度升級、範圍擴大的責任完全在於美國。最近幾年,美國對中國開始更多地將中國視為競爭者甚至挑戰者,在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等多個方面對中國的敵意正在快速增加。今年美國白宮發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依舊將中國定義為美國的最大競爭者,甚至是地緣政治挑戰者。這份報告可以說是在竭力塑造中國對美國的威脅,幾乎每個段落都要提及與中國的競爭。

近期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又開始加碼,並延長了所謂「實體清單」的條目,旨在以此來維持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優勢,打壓中國的產業升級,尤其是壓制中國在半導體這一關鍵領域的發展。即使這些做法嚴重危害全球供應鏈,甚至涉嫌違反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美國依舊沒有絲毫停止相關的措施的念頭。
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與制裁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期就強調,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力度的升級會導致雙方之間的相互信任和依賴下降,最終甚至可能演化為局勢失控。如果中美持續交惡,勢必會殃及池魚,東協國家對此心知肚明,唯有以負責任和建設性的姿態對待中美關係,未雨綢繆才有可能避免深陷大國博弈的危機之中。

李顯龍對中美關係的擔憂並非聳人聽聞,東協各國應該讓美國方面清醒地認識到肆意破壞中美關係很可能造成極為惡劣的後果,美國如今唯一理性的做法就是停止對中國的無理打壓,以及強迫其他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蠻橫之舉,回到深化多方合作,共同維護區域局勢穩定的正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