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黑暗歷史

01 上周(7月1日)是加拿大的國慶節,數以萬計的加拿大人走上街頭,卻不是為了慶祝,而是為了抗議。
自5月以來,加拿大陸續發現了許多原住民寄宿學校內掩埋了眾多土著兒童的屍體,使得加拿大實施種族滅絕的黑暗歷史又一次被揭開。到目前為止,加拿大已經發現了5個這樣的埋屍地,找到了1287個土著兒童的屍體,然而這還不是全部,據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預測,約有15000-25000人在寄宿學校中死去。

19世紀,加拿大政府強制要求土著兒童去天主教寄宿學校就讀,卻暗中對他們實施迫害。這一事實,導致了加拿大人對政府,對人權的失望。他們縱火燒毀教堂,推到女王雕像(當時是英國女王執政),遊行示威要求廢除國慶節,一時間鬧得雞飛狗跳。
新加坡文化融合

02 同樣是曾被英國殖民,同樣是建立有教會學校,新加坡政府卻一直致力於實現民族融合。而事實證明,新加坡的選擇才是正確的。
據2019年人口普查顯示,新加坡74.4%為華族,其次是馬來族、印度族和其他種族。新加坡從地理位置上看連接著馬來半島,實際上最早生活在新加坡的土著居民應該是馬來族人。但是經過一些歷史事件,在新加坡獨立之時就已經是華人居多了。而新加坡土生華人是土著馬來人和華人通婚的後裔,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峇峇(baba)是對男性的稱呼,而娘惹(nyonya)是對女性的稱呼。)

娘惹文化其實是新加坡最早的民族融合的體現。明朝公主遠嫁東南亞,有了最早的娘惹族,他們在食物、服飾、習俗方面既保留了中國早期的特色,又留有馬來文化的痕跡。後來英國人、印度人、世界各地的人都為新加坡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而新加坡選擇尊重並保留這些文化。

新航空姐穿著的是經過改良的傳統服飾紗籠芭雅(Sarong kebaya)
穩定才能發展

03 新加坡政府深知一個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對一個國家的重要,尤其是像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家來說。同樣的情況我們看看香港就知道,高強度的工作、無法負擔的房價、以及遲遲無法平息的暴亂,讓香港經濟發展緩慢。而在民族問題上,新加坡比香港要複雜的多,所以新加坡非常重視民族平等的問題。
內部穩定
——拒絕種族歧視
新加坡政府組屋對居住人種的比例有要求,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大約按照7:2:1的比例入住組屋。社區也會經常性的組織活動,以促進種族和諧,增強凝聚力。

——開展母語教育
民族融合併不是要拋棄自己的文化,新加坡鼓勵每個種族都學習自己的母語並納入考試範圍,讓大家了解自己的文化,並發揚文化魅力。華語考試就有古文詩詞類的考題。

——包容宗教信仰
新加坡公共假期中有一半都是慶祝各種宗教的重大節日,另一半則是為了慶祝各個種族的新年。新加坡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並鼓勵大家相互理解與包容。

外部穩定
——不干預他國內政
之前緬甸軍變,一些緬甸籍民眾希望在新加坡組織遊行示威活動支持緬甸,被新加坡政府出面制止。
——尊重事實不帶個人情緒
新冠疫情早期在中國爆發,許多外媒冠上了「中國病毒」惡意炒作。新加坡政府發公告嚴厲批評了這種明顯帶有煽動性的報道,並呼籲新加坡人民對受難群眾表達慰問和幫助。
——專注發展經濟
新加坡同多國都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大力發展經濟。在中美關係及其緊張的時候也不站任何立場,只表示希望中美能夠和平發展。

04 正因為新加坡穩定發展政策,更多人選擇來新加坡投資、工作、學習。
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海底撈老闆張勇等都紛紛在新加坡創來家族辦公室。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都選擇在新加坡設立總部。李連杰、張柏芝、吳鎮宇都決定把小孩送來新加坡讀書,看中的就是新加坡和諧穩定。
新加坡不僅是發達的金融中心,更是連接中西方的橋樑。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前人的選擇告訴我們,不論是留學、移民還是投資,新加坡都會是非常合適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