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全球公認的衡量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經濟規模。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全球前三大經濟體是美國、中國和日本,GDP都在5萬億美元以上,其中,我國和美國的GDP總量更是超過10萬億美元。

除了GDP總量,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的標準之一,並不是對人均收入的直接反映。我們需要正確地看待人均GDP,一般來說,人均收入要遠低於人均GDP,人均GDP高不一定代表發達程度高,只是代表人均產值非常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人均GDP排名,其中歐洲的盧森堡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瑞士人均GDP達到8.56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愛爾蘭排名第三。

從全球來看,排名靠前的國家大多來自歐洲,美國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五,超過丹麥、冰島、新加坡等國家。德國、法國、英國的人均GDP處於4萬美元左右,排名全球10名開外。 目前,IMF也單獨發布了2020年亞洲各國人均GDP排名,新加坡以5.89萬美元的人均GDP排名亞洲第一,屬於全球高度已開發國家。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憑藉獨特的位置發展出口貿易,迅速崛起成為新興發達經濟體。

但是,新加坡的人均GDP明顯下滑,從6.5萬美元跌至5.8萬美元,人均GDP的下降,是由GDP總量下滑所致。2020年疫情的衝擊,讓新加坡二季度GDP一度下跌40%,出口和製造業受到重創,2021年逐漸經濟復甦。 以色列2020年人均GDP為4.36萬美元,排名亞洲第三,和2019年相比變化不大。以色列也是亞洲的已開發國家,雖然土地貧瘠、環境惡劣,但是以色列靠著高科技發展農業、生物醫藥、半導體、軍工等產業,成功步入已開發國家行列。

日本以4萬美元的人均GDP排名亞洲第四,雖然日本人均GDP沒有排名亞洲第一,但卻是最發達的亞洲經濟體,日本在汽車製造、半導體、高端工具機、精密儀器、工業機器人、生物醫藥、光學等領域處於世界一流水平。 日本2020年的GDP依然沒有回到90年代的高峰,除了匯率的因素以為,日本樓市崩盤後經濟一蹶不振,從此經濟增長變成「龜速」,而且多次出現負增長,人均GDP也長期在4萬-5萬美元之間徘徊。

韓國人均GDP(3.14萬美元)排名亞洲第六,屬於中等發達經濟體。韓國雖然只有5000萬人口,但是卻在造船、半導體、鋼鐵、化工、電子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而且韓國的四大財團也是赫赫有名,與韓國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作為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印度人均GDP不占優勢,2020年人均GDP只有1965美元,還不到2000美元,排名亞洲第36位,在全球的排名在100名開外,印度2020年GDP下滑嚴重,人均GDP也「縮水」。

那麼,中國人均GDP在全球排名第幾?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GDP達到14.73萬億美元,經濟增長順利實現「轉正」,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04萬美元,在亞洲排名第13位,名次提升較快。 在亞洲的人均GDP排名中,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俄羅斯(1.0萬美元),也超過亞洲的馬來西亞(1.02萬美元),這兩個國家在2020年疫情衝擊下GDP下降,而我國經濟持續增長,排名上升。

那麼,下一個趕超的是誰?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那麼下一個目標就是邁向高收入國家,趕超阿曼、沙特等經濟體,預計到2035年我國將跨入全球中等已開發國家行列,經濟規模及人均GDP也將實現穩步提升,科技及高端製造實現更高的突破,人均收入大幅攀升。
來源:馬新傳媒 世界銀行官網 簡易財經
編輯:雪玲
整理:海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