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加坡少年在組屋樓下被同齡人暴力毆打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
事情發生在實龍崗組屋樓下,有3名十來歲的少年圍毆這個男孩。在不足一分鐘的視頻里,受害者被打時間長達45秒。

(圖源:Instagram網友sgfollowsall)
視頻開始時,穿黑色上衣的受害者正坐在一台健身器材上,三名年紀相仿的少年圍在他身邊,其中一人踢了他的臉,兩人隨後加入,將受害者按在地上,拳打腳踢。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雖然受害者捂住頭,請求打人者停手,但沒人搭理,打人者邊喊叫邊笑。
鏡頭外還有人建議,為什麼不脫掉他的衣服,同時也有人提醒,要當心警察。
隨後,警方隨後接到男孩的報警電話,經證實,受害者是一名15歲的少年,他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被送往醫院。目前,已經有8名11至14歲的少男少女協助警方調查。
視頻被發到網上後,激起網友們的憤怒,點擊量瞬間過萬。


(圖源:Instagram網友sgfollowsall)
新加坡中學 每4人就有1個遭受過霸凌
根據新加坡兒童協會所做的調查,每9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曾經遭受過網絡霸凌,每4名中學生中就有1名遭受過霸凌。而在小學中這個數字也不低,每5名小學生就有1名遭受過霸凌。


(新加坡眼APP網友供圖)
去年,震驚全島的停車場霸凌案,三名少女毆打一名少女,女生被人狠拍、拽頭髮、猛踹...

《新加坡眼》之前報道的一些霸凌事件:



教育部和學校對霸凌事件
採取零容忍態度
教育部和學校對霸凌事件採取零容忍態度,並向學生髮出明確信息: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
學校都會明確規定校園欺凌的規則和後果,定期向教職員和學生舉行簡報會,提高對校園欺凌的認識,及時調查和採取行動。採取紀律行動教導肇事者並視情況給出相應處分,為受害者提供心理諮詢和支持。並會邀請父母也給孩子教育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又該如何教導孩子防範校園暴力?
平日要多跟孩子耐心的溝通。教會孩子建立邊界感,分辨霸凌形成自我保護意識。並在有必要時及時干涉,不然長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簡而言之,可以記憶為AEIO逃跑法:
1.覺察(A - Awareness):意識到身處危險時,迅速觀察身處環境,判斷形勢。思考有幾人會構成威脅,誰的威脅比較小,逃生路線在哪裡。儘量避免陷入被包圍、腹背受敵的狀態。視頻中被打的女生一開始只面對白衣女孩,但是她一步步後退,把背部留給了黑衣女孩,對方從背後攻擊她導致她摔落地上毫無招架之力。應儘量面對對方、保證自己的背面是安全的。
2.逃跑 (E-Escape):抓緊機會逃跑,不要猶豫。絕大多數肢體衝突是從推搡開始的,大多數攻擊者在開始都沒有要置你於死地的決心。趁衝突未升級,找准機會逃跑,並製造聲音求救。等對方反應過來時,大多會因為你已跑遠或者怕引起別人注意而放棄追擊。視頻中的女孩應該在開始就逃跑,周旋時間越長逃跑機會越少。
3. 自衛 (I -Improvise):用能夠到的任何工具或障礙物阻止攻擊者。如果你空手,又即將被包圍,做雙手護頭,肘部朝外的動作,選一個看上去最弱的攻擊者,朝對方猛衝過去並肘擊對方,在對方踉蹌後退的時候,逃離現場。如果有書包,垃圾桶,椅子之類,拿起來朝一個人砸過去,然後奪路而逃。通過給對方製造障礙,拖延對方速度,為自己爭取更多逃跑的時間。不要倒地,如果倒地了要馬上打滾爬起來,手肘始終護住臉胸,縮腰護住腹部。
4. 保持冷靜 (O – Open mind):保持理智和思路清晰。不要被負面情緒控制,保持冷靜,深呼吸。遇險時,唯一要做的就是逃生。
AEIO缺失的U代表你自己,危急時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