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很富有,但新加坡的藝術很窮

2023年02月03日   •   2萬次閱讀

在全球範圍內定位新加坡 - 藝術和文化的標誌和作品得到國內外觀眾和評論家的讚賞……」

看了這些標準,我想大家也都能明白什麼樣的藝術項目更容易獲得NAC的資金支持。NAC的收藏資金額度不固定,它是根據年度預算和政府的投資計劃來決定的。根據我在SAM的觀展經歷、館藏以及和策展人的交流,至少過去幾年的額度都低得可憐,SAM連收一件價格並不昂貴的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都沒預算。

🌟註:今年1月5號有個新聞報道了新加坡美術館將獲得一項新設立的基金資助美術館能在未來三年內收購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這筆資金每年將多達2.5萬美元。美術館缺錢並不是我瞎說的。

LINSS ED at Art SG

除此以外,還有創作空間的問題。新加坡非常小且高度城市化,房價不僅昂貴且空間極為有限。這個房價不是單純考慮市場價和居住環境,新加坡的組屋(HDB)制度顯然比香港、上海好得多,幾乎可以保證新加坡公民人人有房住。問題出在便宜的組屋並不適合藝術家當作工作室。組屋的空間基本都很小,大畫作的進出會十分困難,藝術家們如果選擇組屋做工作室,將不得不壓縮創作的體量,這直接影響了藝術家的作品收入(只依賴小體量作品的銷售很難支撐一個全職藝術家的生活)。政府是全部組屋的真正房東,對組屋的管理細節要求非常之多,包括但不限於嚴格的噪音和煙霧守則、不允許在屋內養寵物(尤其是貓)、不允許塗漆刷牆等讓很多藝術家感到抓耳撓腮的規定。而公寓和工廠廠房租金和售價都很高,且每年漲幅驚人,國家藝術理事會支持的藝術之家項目又永遠有幾十名藝術家在排隊,希望渺茫,所以一個初出茅廬的藝術家如果沒有家底不啃老恐怕是無緣獨立工作室了。

而成熟藝術家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嗎?並不是,即使生活已經有了保障併購買了自己的公寓,做創作依然很難,只做架上作品還好,涉及到一些大型雕塑或裝置則必須出國做,新加坡不僅缺乏做大型雕塑的工具和材料,對起重機等器械的使用也有很大限制。反觀印尼、美國、中國,當地藝術家可以在城郊以較低成本擁有很大的空間,甚至有自己的雕塑花園,這都讓新加坡藝術家十分羨慕。

Vanguard Gallery at Art SG

展覽空間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除了被政府集中規劃為藝術區的丹戎巴葛分銷園以及吉門營房之外,其他地區出現的畫廊體量一般都極小,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很難找到合適的空間,過於偏遠則無人問津,哪怕擁有眾多高質量畫廊和展覽的吉門營房其實都是門可羅雀;而市中心的租金又太貴了,對畫廊而言是筆很大的投入。作品存儲空間也很匱乏,一些藝術家在採訪中甚至提到他們為美術館委託創作的很多大型裝置不得不在展出結束之後直接拆毀,因為美術館也沒有空間存放,導致後續想要做回顧展都很困難。

於是這裡的畫廊也因地制宜地開發出了一些在別的國家不太常見的經營模式,會所制畫廊與餐廳畫廊。會所制畫廊的經營方式類似於畫廊與私人會所的混合態,畫廊收入除了作品銷售以外還有一部分來自於會員費和其他活動的舉辦;餐廳畫廊則更好理解,在藝術季到來之時,畫廊常與高級料理店達成合作,以餐廳為展廳,為藝術家或藝術項目做展覽。所以當你搜索展覽發現谷歌定位在餐廳時不要驚訝。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倒是兼顧了好空間與低成本,同時還能為餐廳多帶來點目標用戶,甚至開拓出一種基於食物的藝術形式,一石多鳥把資源最大化。

新加坡的會所制畫廊MAVEN 令人詬病的還有這裡的美術館制度。新加坡的美術館並不成體系,不僅缺乏私人美術館,也沒有建立適宜的收藏體系。美術館機構和藝術品都屬於國家遺產委員會,美術館自己並不擁有藝術品,只是有展出的權力。政府控制收藏預算,所以有很多需要遵守的規則,再加上等待批准過程中的層層手續,通常一筆預算的審批以年為單位。同時這筆資金規模也不足以定期為美術館疊代更為優質的館藏。而大型的私人美術館在新加坡是缺席的,目前僅有一家規模較小的The Private Museum有志於為大眾展示成體系的當代藝術收藏,但其正式場館也尚未開張,現在僅在私宅進行小規模的作品展出。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也許The Private Museum可以為新加坡開啟一個新的私人美術館潮流,以彌補公立美術館在收藏方面的不足。

即將在4月與眾人見面的The Private Museum

然後還有我們都很熟悉的審查。新加坡是已開發國家之中對於表達自由審查最嚴厲的國家,沒有之一。除了言論和新聞以外,有關性、政治、種族與宗教的敏感內容都存在廣泛的審查,藝術作品當然也不例外。新加坡設有一個專門的藝術審查委員會,還有一個伴隨了無數的懲罰性措施和警告的《公共娛樂和集會法案》(Public Entertainment and Meeting Act),這個法案允許政府和警察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搜查場地和無限期拘留人員,並禁止公共集會和娛樂活動。於是新加坡的藝術家們要對法案「內容評估」的標準了如指掌才能確保遵守權威的分類準則。這種「公共利益」完全交由當權者來裁決的法案,不僅是對藝術家的不信任,也是對 觀眾的不信任,於是新加坡的嚴刑峻法始終是高懸在新加坡藝術家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最後是更深層次的文化土壤問題。新加坡從來都不是一個應許之地或是理想國範本,小國寡民卻又是個貿易樞紐,對於一個現代國家而言更像一種詛咒,甚至去批判新加坡實用到功利主義的種種制度都是一種殘忍。夾在大國博弈之間,地緣政治絕不像其表面那樣平和,資源匱乏到連淡水都不能自給自足,同時土地人力成本高昂,為了生存和發展,新加坡必須榨乾每一個人的潛力——精英政治、全民服役、功利主義、教育分流……國家自身沒什麼選擇,所以國民也沒什麼選擇。文化和藝術並不是現階段新加坡可以讓國民們大膽追求擁抱的東西,這使得新加坡整體美育質量不高,哪怕是富裕家庭大多也沒有購買「藝術品」的習慣,再加上納稅人們的審美趣味直接會對國家藝術理事會的收藏與項目扶持產生影響,這則進一步加深了當代藝術家們的生存困境。結果就是很多優秀的新加坡藝術家選擇在歐美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而不是留在本國。

為什麼我們應該警惕新加坡的當代藝術生產現狀?

顯然,新加坡是富有的。因為安全、經濟自由、語言便利,相比上海、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有更大的優勢可以吸納整個亞洲的資金。所以Art SG藝博會的出現理所應當——甚至按照新加坡的經濟實力,早就應該有這種規模的藝博會了,畢竟香港Art Basel可是10年前就有了。直到我來新加坡住了一段時間,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我才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新加坡藝術生態。

高度數字化的國民大數據,提前多年進行周密細緻的政策籌劃,這給了新加坡人民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但單一的價值觀與安逸之下殘酷的社會現實卻也逐步蠶食了留給藝術自由生長的空間。在新加坡長大的藝術家很難不在真正追逐藝術的過程中感到幻滅,一位新媒體藝術家在採訪中提到:「這裡的生存道路如此狹窄,人與人之間又如此疏離……」在科技的加速介入之下,新加坡卻在逐步成為一個思想的囚籠,而我們是如此容易落入同樣的陷阱。

BANK booth at Art SG

我並沒有在指責新加坡的這些政策和制度,而是提出一點思考,在這樣的種種因緣之下,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對新加坡意味著什麼,新加坡距離名符其實的藝術中心還有「多遠「。與香港比起來,限制新加坡藝術發展的絕不僅僅是多出來那8%的消費稅。說了這麼多,本質上還是「錢」的問題。但恰恰也是錢的問題,讓「富有」的新加坡也很棘手。對於藝術這樣需要資本積累較長時間才能自由生髮的市場,想要改變現狀,幾乎只能依賴政府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但對於新加坡這種低容錯率的國家,投資在文化藝術產業實在是「性價比不高」,甚至可能還會給國家穩定帶來點副作用,畢竟藝術並不總是展現「美」,偉大的作品也很少是簡單而善意的。所以我對本地藝術市場的發展很悲觀,這裡正在發生的事形成了一種負反饋的閉環。

LINSEED at Art SG 「亞洲富起來的時間還是太短了。」數字化合物的主編郭成這樣評價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處在殖民地的亞洲。對於藝術生態而已,發展時間始終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衡量標準,所以還是得給點希望,我覺得Art SG最後兩天的戰況為它不那麼圓滿的結束扳回了一局,至少還有一些畫廊出海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主辦方也名利雙收,可以期待明年Art SG給參展商和藏家以及觀眾們更好的體驗。我相信Art SG對於新加坡的藝術一定是一個好的開始,如果持續每年做這樣一場盛事,慢慢改進整個新加坡對當代藝術的接受度和國民美育狀態,10年後再來看新加坡的藝術生態,也許可以破局。

圖片致謝撰稿人、Art SG及各畫廊‍‍

撰稿/王蓮儀

審校/王蓮儀

視覺設計/姜偉陽、曹可藝

排版/韓紫嫣 首屆Art SG參展華人畫廊名單 (按畫廊首字母順序)

Alisan Fine Arts 藝倡畫廊

BANK‍‍

Capsule Shanghai 膠囊上海

Don Gallery 東畫廊

Galerie du monde 世界畫廊

Gallery Vacancy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INK Studio 墨齋

Kwai Fung Hin 季豐軒

LINSEED‍‍‍‍‍‍‍‍

MadeIn Gallery 沒頂畫廊

Make Room 創造社

Matthew Liu Fine Arts 德玉堂畫廊

Pearl Lam Galleries 藝術門畫廊

Over The Influence

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納畫廊

Spurs Gallery 馬刺畫廊

Tabula Rasa Gallery

Tang Contemporary Art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Vanguard Gallery

WOAW Gallery

39+ Art Space

上一頁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