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士司機加入急救行列 盼更多人對民防有所貢獻

50歲的洪子坪在三年前成為「流動自動體外除顫器」(AED-on-Wheels)計劃的一分子。(圖:受訪者提供)
當出現警報的時候,更多人更快地做出回應,那個傷者或者病患就有更好的機會能夠生存下來。
洪子坪
50歲的洪子坪是SMRT旗下跨越德士的一名司機,三年前成為「流動自動體外除顫器」(AED-on-Wheels)計劃的一分子。
當發生突發性心臟驟停事件時,參與計劃的司機若在患者所在位置的1.5公里範圍內,司機就會通過民防部隊的myResponder手機應用收到通知,緊急前往施救。
他告訴《8視界新聞網》,加入計劃後,除了讓他重溫學生時代和服兵役時所學習過的急救知識,也讓他學會如何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簡稱AED)。

(示意圖)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圖:iStock)
兩年前初次救人
至今,洪子坪共接獲四次通知,2021年2月,他就在救護人員抵達前,首個到場為一名心臟驟停的男子進行心肺復甦術。這也是他首次將急救知識學以致用。
當時,他人在淡濱尼一帶,接獲通知後,在短短的兩、三分鐘路程中,他只想著到場後應該做些什麼。得益於平日休息時,他都會拿出手機來觀看急救步驟,這些事對他而言可說是熟稔於心。
「說不緊張,那是騙人的。這真的是第一次,你不能說第一次就把東西搞砸了。」
洪子坪記得,當他到組屋樓下時,那名男子已倒臥在地,身子蜷縮,膚色也漸漸變暗淡,沒有血色,看起來有些危險。他在確保一切標準作業程序做好後,就開始了長達兩分鐘的心肺復甦術,直到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接手為止。
「當他們(救護人員)用AED把他救醒,救護人員就告訴我說,我們這種應對就是最好的,因為我們提早的那兩分鐘,就是給他多一次生存的機會。」
他很慶幸自己首次實際上手急救,就把人救醒,這令他倍感欣慰之餘,也更有信心。
洪子坪也希望鼓勵更多人,包括同行們加入自己的行列,成為一名急救員,對民防做出貢獻。
「雖然對我們來說時間是金錢,在馬路上奔跑其實也不容易。像我這樣已經50歲了,看到父親、一個一個朋友去世了,我就想到說,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之外,還有很多東西是能關注的。能救人、能幫人,我們能做的就儘量做,就最好了。」

茂豐農場創辦人兼主席林宜謙。(圖:受訪者提供)
農場業者疫中攜手 安撫民心
50歲的茂豐農場創辦人兼主席林宜謙則在今年的全面防衛日視頻現身說法,分享本地農場業者如何協助應對糧食供應短缺。
他告訴記者,疫情剛開始時,本地居民聽說馬來西亞的蔬菜無法進入我國,很多人都前往超市買菜,幾乎清空貨架。
「那個時候我們好幾個新加坡的農場都合力起來,把我們還沒有種到很好的菜,小小的菜都收成了,然後把它(提)供給超市,讓架子還有一些菜,來安定我們的民(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防衛。」
在林宜謙看來,全面防衛就是要在能力範圍內,盡其所能付出貢獻。「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挺身而出,我們能做到的,可以多做一點,我們有的,可以分(享)多一點,我們可以幫忙的,就幫忙多一點。那大家守望相助的時候,應該是更有這種全面防衛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