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設計工作室 Ministry of Design 把一棟位於新加坡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的傳統店屋,改造成全白色的短租共生公寓 Canvas House,不曉得入住的租客們,在這片如空白畫布任由人們揮灑創意的空間中,會創造出哪些可能性呢?




店屋算是東南亞十分常見的建築,一樓可以做為店鋪,其他樓層則是生活起居空間。 Canvas House 共有四層樓,設計團隊把店屋內的所有一切都漆成白色,包括牆壁、天花板、屏風、復古家具等等,並穿插著來自當地藝術家 Kang 的一件霓虹燈藝術作品和幾件半透明的燈,只有在牆壁、樓梯、花瓶、屏風等處,留下圓形的飾面,露出紅磚牆、木頭梯梯踏板等築物或家具的原始表面。


Ministry of Design 創辦人 Colin Seah 認為,每每提到涉及改造的項目,許多人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拿捏好分寸,如果只是為了保留原樣,就好像時間停滯不前,但是太新奇或太陌生的創意,又可能會不尊重歷史,因此他選擇使用白色油漆覆蓋的大部分空間,同時刻意安排驚鴻好幾撇過去痕跡,暗示這這間歷史悠久的店屋,是用來存放過去記憶的倉庫,而使用運用單一顏色,則可以模糊過去與現在、物體與空間之間的界線,提醒著使用者,整個空間的主體是人,而非家具或是建築本身,只有隨使用者啟用空間,留下各種生活的痕跡, Canvas House 才算是真的活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臥房中,都可以看見床鋪下的木頭地板拼塊,形狀就好像是陽光斜嗮時在地板上留下的光影痕跡,似乎就在呼應著生活痕跡的概念,依著作息開、關窗,引入了陽光的進與退,不就是最佳生活註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