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准證政策開始放寬?
近日,新加坡相關部門發布了一個消息,表示為本地戰略經濟做出重點貢獻,並計劃聘請或培訓更多本地人的企業,即日起將能透過經濟戰略人力計劃雇用更多外籍人員。 在這項計劃下,約1000家企業預計可達標。

這項名為經濟戰略人力的計劃指出,這項計劃與一系列人力政策的調整象徵著新加坡將繼續保持開放,與世界維持聯繫。 符合條件的企業須參與和新加坡經濟發展重點相關的項目,例如支持新加坡成為樞紐的戰略投資、進行創新和研發或是國際化項目。當中包括參與經發局的發展擴展獎勵(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ncentive)、企發局的企業騰飛計劃(Scale-up SG)等14個項目。
或者在新加坡有重要活動,如聘請超過500名新加坡人的製造商,或過去36個月投資至少1000萬美元、本地註冊的高增長初創企業。
申請的企業也須致力於聘請和培訓新加坡人,包括須增加月薪超過1400元的本地員工人數,或讓本地員工接受獲得認證的培訓,員工的工作之後也須得到提升,例如升職加薪或擴大工作範圍。

滿足這些條件的企業,每承諾聘請或培訓一名本地員工,將能聘請多一名S准證或工作準證員工。
提供卓越培訓的業界領袖,如果能顯著提升所屬的領域,例如為領域填補關鍵的技術或人力缺口,並且有完善的職場培訓結框架來支持企業增長策略,則可以直接獲得5%的額外S准證和工作準證配額,最多50人。。
計劃針對本地重要經濟戰略的先驅企業,因此條件嚴格,預計只有約1000家企業達標,占本地所有註冊公司的1%。另外並非所有達標的企業都需要額外工作準證或是S准證配額,他們也可聘請本地員工。
這些企業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包括支持新加坡樞紐戰略的投資、進行創新和研發或國際化項目,以及聘請或培訓本地人才。
有關於這項計劃的一些重點,給大家整理如下。
01 問:推出經濟戰略人力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答:為符合新加坡經濟戰略重點的企業提供靈活性,尤其是讓他們在進行大規模項目和投資的時候,確保他們不會因為人手不足而失去機會。
02 問:是否能同時聘請一個新加坡人然後進行培訓,以換取兩個配額?
答:不行,兩個條件不能同時進行,在這種情況下申請的企業只會有一個配額
03 問:公司可否隨時根據情況申請增加配額?
答:公司在申請的時候必須提交詳細計劃,例如接下來會進行哪一些項目、會聘請多少本地員工,以及需要多少額外的外籍員工。
當局鼓勵他們提交申請時就思考如何提高生產力和降低人手,如果計劃太不切實際,當局也會拒絕。如果企業有需要,例如擴大或延長項目而需要更多勞動力,他們也可以提出要求。
04 問:項目會如何幫助本地員工?
答:申請計劃的公司都要承諾聘請或是培訓更多本地員工,長期來說會確保企業聘請更多新加坡人,也會讓更多本地員工接受培訓。
05 問:計劃是否意味著能從更多國家聘請外籍人員?
答:這個計劃只是提供配額上的靈活性,但其他申請條件包括外籍人員的來源等,還是要根據現有的條例。
06 問:計劃會持續三年,那三年後是否就會取消?
答:當局在三年後會檢討,看是否有繼續的需要,也會根據情況檢討是否要調整一些條件或是配額。
目前設置在增加最多5%的配額是一個謹慎的做法,當局會按照情況調整標準來確保政策與時並進。
07 問:如何確保企業遵守聘請和培訓本地人的承諾?
答:符合條件的企業已經和相關政府機構密切合作,通過參與特定項目定期交流。他們在兩年後更新計劃時要提交說明履行承諾的情況,如果並未遵守這些條件,則將無法延長計劃。
由於這些企業也參與政府機構的其他項目,如果無法遵守經濟戰略人力計劃的條件,可能也會影響他們參與其他計劃。
02 促進本地居民就業
新加坡的重點一直都是促進本地員工就業。
本地失業率在10月份微幅下降,整體失業率為2.0%,已恢復至冠病疫情前水平。

今年10月整體失業率為2.0%,居民失業率為2.8%,公民失業率為3.0%。今年10月有6萬7700名居民失業,其中6萬零800人為公民。居民指的是公民和本地永久居民。
經過季節性調整,本地整體失業率在8月份跌至1.9%,為過去六年最低水平後,在9月微幅上升至2.1%,但失業情況在10月稍微好轉。
人力部從2020年7月開始,將失業數據的發布頻率從每個季度改為每個月,以更迅速反映就業情況變化。
冠病疫情暴發前的2018年和2019年,本地整體失業率平均為2.2%,居民和公民的平均失業率分別是3%和3.2%。
本地的人才政策著重於先培養本地人才,再引進外來人才加以輔助,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取得最好的結果。
培養本地人才必須從小開始,政府通過投資學前教育幫助每個孩子充分發揮潛力,進而讓人們有機會在不同領域和人生階段取得進步。
「與此同時,我們也繼續從世界各地引進人才和技術,與本地人才相輔相成,繼續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生存。」
針對不同收人群體有不同的做法。以較低收入群體來說,建築業與海事業需要大量外籍勞工,政府會通過配額和外勞稅來控制人數。

至於中等收入的工作,從事這些工作的新加坡人不夠,須雇用持S准證的外籍員工來填補空缺。除了配額和外勞稅外,政府也設下薪金門檻,以確保僱主只雇用他們所需並具備專門技能的外籍員工。
較高收入群體方面,外籍專業人士的素質將取決於僱主願意支付的薪金,因此政府不會通過配額和外勞稅控制人數,而是設定薪金門檻。
政府去年已兩次調高就業准證持有者的薪金門檻,並會繼續確保就業准證和S准證持有者的薪金門檻與本地員工薪金保持一致。
新加坡就是這樣不斷調整勞動力之間的平衡,為新加坡團隊集結最好的人才。

政府將繼續逐步收緊對就業准證與S准證的薪金規定,並確保所有員工在職場獲得公平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