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策劃的「春風年畫總關情」展覽共展出60多幅年畫,內容包括大家熟悉的民間神祗,如灶君和門神等。訪客可通過觀看學生導覽員的解說視頻,了解展出年畫的相關背景與知識。
今年的春到河畔活動推出年畫主題展,配以學生導覽員的講解視頻和線上遊戲,讓公眾在歡慶農曆新年的同時,也對傳統新春習俗和文化加深了解。
這場名為「春風年畫總關情」的展覽,由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策劃,共展出60多幅年畫,內容包括大家熟悉的民間神祗,如灶君和門神等。
年畫是中國傳統木刻版畫,體現了民間信仰和習俗。過去百姓常在農曆新年時在家中貼上新的年畫,祈願在新的一年裡闔家平安。年畫的題材和內容包羅萬象,包括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或戲曲中的人物和場景等。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館長林國耀說:「這些版畫是早期華人社群的文化遺產,每幅版畫的細節都反映了華人豐富的文化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儘管張貼年畫的習俗已逐漸消失,但年畫背後的核心價值觀仍與今天的華人社會息息相關。」
展覽共分六個展區,分別由來自華僑中學、南僑中學、新加坡女子學校、新民中學、育德中學和中正中學(總校)的12名學生負責視頻導覽。訪客可通過觀看學生導覽員的解說視頻,了解展出年畫的相關背景與知識。
春到河畔工委會節目主任方百成說:「由學生負責導覽這場年畫展,是為了讓更多學生和年輕公眾對春到河畔和傳統節慶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南僑中學的章仲平(15歲)負責解說的是「守家護宅之神」展區。他坦言自己雖然是學校的雙文化大使,對年畫這種傳統文化形式卻不甚了解。通過這次的導覽培訓活動,他學習到了年畫的淵源和其中蘊含的文化。
來自新民中學的胡齡芳(16歲)則是「畫里有話·吉祥寓意」展區的導覽員之一。她說:「為了錄製導覽視頻,我們參與了兩個星期的培訓,不但對傳統中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學會了一些導覽的技巧。」
玩數碼遊戲 穿越時空尋找古代年畫
本月30日起,訪客也可掃描展區中的二維碼參與「解鎖年畫」數碼遊戲。遊戲參與者將穿越時空回到漢代,解鎖一道道時光之門,找回一幅被隱藏的年畫。成功找到年畫者將有機會贏取一份禮品。
基於防疫考量,現場展區每個時段最多可容納50人。由於場地限制,「春風年畫總關情」只能展出部分復刻版年畫。有興趣的民眾也可前往晚晴園參觀「祈福迎祥說年畫」展覽,該展覽將進行至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