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部籲請公眾別撥打熱線電話,等待手機簡訊或居家康復夥伴聯繫他們。衛生部也希望公眾體諒,同時表示正在簡化運作程序,並籲請受影響的公眾在家隔離,如果不舒服,可通過網站聯絡遠程醫療業者。
下來居家康復的冠病病患將獲夥伴聯繫與協助,更好地完成在家中康復的過程。
本地冠病病例持續攀升,不少公眾紛紛上網申訴居家康復和隔離的程序混亂。衛生部受詢時說,當局正在設立「居家康復夥伴制度」(Home Recovery buddy system)同時加強資源,籲請公眾別撥打熱線電話,等待手機簡訊或居家康復夥伴聯繫他們。
手機簡訊會提供康復夥伴的熱線號碼6874 4939。
自上周開始,居家康復成了12歲至69歲冠病病患的既定護理模式,最多可占每天病例的四成。不過,不少病患或與確診者有過密切接觸者抱怨遲遲未接獲衛生部指示。李顯龍總理日前指出,當局正努力提升運作效率。
衛生部前天(9月23日)發文告,希望公眾體諒,同時也表示當局正在簡化運作程序。衛生部籲請受影響的公眾在家隔離,待在有獨立廁所的房間,如果離開房間要戴口罩。如果不舒服,可通過網站聯絡遠程醫療業者。
「你也會通過手機簡訊獲得更多居家康復的信息。儘量別撥隔離、衛生部熱線、素質服務熱線,這會進一步卡住系統。」
42歲的王姓自由攝影師受訪時說,母親上周五確診,隔天早上接到策安保安人員的來電,鑒於住家是一房一廳,得把母親送到社區護理設施。
豈料,一切準備就緒後卻沒了下文,致電策安保安和衛生部也都徒勞,令王先生擔心有糖尿病、也曾有結核病的母親病情會惡化。
三天前,王先生的母親終於接到醫生來電。由於咳嗽不見起色,醫生建議他們必要時直接致電995,別等衛生部。王先生後來讓救護車載母親到陳篤生醫院照X光和驗血,所幸她沒有肺炎,隨後送往社區護理設施。
王先生說:「設施人員告訴我母親24日看過醫生後就能回家,但我的隔離期28日才結束。不是應該等我隔離結束才讓她回家嗎?」
楊姓經理(40歲)的五歲女兒星期天晚上開始發燒,周一下午確診,但直到昨天上午才接到衛生部來電,要了解女兒接觸過哪些人,並說她應接到隔離令。
實際上,楊女士周二上午已上網註冊為密切接觸者,當晚通過手機簡訊接到隔離令。她隔天早上還做了PCR檢測,當天傍晚收到每天得用的ART檢測儀。
「我女兒是個小病患,反而等了三天才有人來問她的情況,我這個密切接觸者倒已啟動了隔離程序,『被照顧』得比病患還要周到。」
更讓楊女士納悶的是,衛生部負責追蹤的職員告訴她,女兒可在家中康復,到了確診第六天如果PCR檢測呈陰性就可以完成隔離。「就算我女兒沒事了,我也要繼續跟她待在家。萬一我間中也染病,就要繼續延長待在家的時間,等於是說我要是染病,不如早點染,全家都病了反而更快恢復自由。」
另一方面,淡濱尼集選區議員鍾麗慧在面簿發文說,由於曾接觸確診病例,即使沒有接到衛生部通知,她仍自我隔離10天。
她說:「當時每天病例已達800起,我估計不會接到衛生部的電話。如果每個病患在過去一周里與五個人有接觸,如何追蹤所有接觸者呢,尤其是當下很多人不接來歷不明的電話?」
她也呼籲公眾,如果確診就應小心行事,自行聯絡接觸過的人,讓他們能自我隔離和檢測,大家也應減少不必要的社交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