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芽籠峇魯巴剎和小販中心早前出現多起確診病例,上周重開後熟食中心的生意幾乎完全恢復,巴剎方面則增長較緩,只回到過去的七成左右。
芽籠峇魯巴剎和小販中心日前因為有10多名攤主、攤位助手和顧客確診,本月2日至4日關閉清洗。
商聯會主席陳漢榮(58歲)受訪時說,上周二消毒後重開後,客流量已都逐漸恢復回原樣,至今也有逾九成的攤販營業,只有少數還在隔離或康復中。
不過,他提到昨天早上(10月13日)的人潮比前幾天要少了一兩成,這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感染群,或是因為從今天開始未接種疫苗的公眾不可在熟食中心堂食。「有些顧客可能不了解新條例,所以不敢下來吃飯或打包。」
經營麵攤的黃貴香(68歲)則說,多數客人都有接種疫苗,所以仍會放心回來該小販中心,打包和用餐的人各占一半。
為響應新措施,惹蘭勿剎市鎮會加強了區內13個巴剎與小販中心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張貼關於新措施的海報,以及增派人手在繁忙時段協助小販中心實施新措施。
惹蘭勿剎集選區議員文禮佳博士今早走訪芽籠峇魯巴剎和小販中心時強調,市鎮會的員工雖然會協助確保沒有人違反條例,但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稽查,而是同時要關心居民,並感謝他們繼續支持小販。「這點很重要,我們不希望因為這個階段的疫情而導致小販停業,我們想要居民繼續過來光顧。」
他也提到,這也給市鎮會員工機會去鼓勵還未接種的民眾,趕快預約施打疫苗。
提及之前的感染群,文禮佳博士說:「大家當然會有所顧慮,這也是我觀察到的現象。但我們有很多居民都是年長者,並覺得小販中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頭來,我們不希望大家太過害怕病毒,而是像李顯龍總理所說的,要尊重病毒。」
另一方面,芽籠峇魯巴剎的攤販因為生意不見起色,而倍感擔憂。
經營豬肉攤30年的鄭錫輝(66歲)說,重開後生意量大跌40%,現在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若不是簽了三年的租約,他也不會繼續營業。「我們的熟客以年長者居多,他們不會太擔心這邊的情況,反而是年輕人不敢來這裡。」
部分巴剎攤販更因為介於巴剎和小販中心之間的SafeEntry登記入口,今天從正中間移到不明顯的角落處,與在場的市鎮會員工申訴。
釀豆腐攤位老闆劉女士(56歲)說,因為登記入口不明顯,有些熟食中心顧客誤以為這裡沒有出入口,就會去到熟食中心另一頭的入口,對客流量是雪上加霜。
「我的生意量已經減少了兩三成,申請的津貼也沒有消息,有時候真的感到很無助。我們了解政府的處境,我們也沒有太大的要求,只是希望生意能做的下去而已。」
市鎮會員工回應攤販的時候說,民眾若從原先的SafeEntry登記入口走到熟食中心,有一段路程是露天的,而新的入口處則一直有遮蓋物,下雨時會比較方便。不過,他們會將攤販的顧慮納入考量,看如何改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