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和政府的一系列「親和民意」的政策相關,比如EP的門檻就從10年前的月薪2K+一路提高到了目前的近4K,而且會在2020年底增加到5K

和一系列減少外勞的行動:

可以看出新加坡2011年大選之後明顯縮減了外勞人口,並且在2013年人口白皮書引發爭議之後數字直接腰斬甚至減到負數。
那麼按照當初預測2030年總人口6.5M-6.9M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主力人口的增加預測居然也都是外國人,要比現在增加600K-800K。

難怪這個白皮書當年公布就引起了新加坡本地人的聚集抗議。

我們再來看目前1.68M外國人的構成:

41%是WP,17%是SC/PR/EP等的DP家屬,15%是女傭,12%是SP,11%是EP,4%是學生。
其中WP的工作本地人肯定是不會做的:

SC/PR/准證的家屬先不提,15%比例的女傭會不會引起本地人的反感?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樟宜機場主席告女傭事件,感受下堂堂總統功績獎章獲得者、凱德集團創始主席家裡的女傭待遇:

那麼偏偏占據本地外國人口第四、五位的SP/EP族群,引起了國會大討論呢?
網友挺直白的:

諷刺的是,這些SP/EP恰恰是最有希望(至少是新加坡政府希望引進的)拿到PR/SC並紮根新加坡的人群。
政府也在國會苦口婆心的表明立場

還要面對反對黨的作秀,連「須由新加坡人擔任總裁」這種話題也能拿到國會討論:

看來當權者任重而道遠。
總結下本文提到的新加坡面臨的人口危機:
1. 人口中位數年齡不斷增長,老齡化嚴重
2. 本地勞動力人口總數不斷下降
3. 出生率持續下降並且沒有減緩趨勢
4. 如果不引進外來人口,居民總人口可能會在5-10年後下降
5. 養老金、公積金制度和經濟增長面臨重大壓力
和政府在人口問題上的長期重要解決之道和我的一些看法:
1. 保持每年引進2w+的新公民SC,維持公民總人口穩定
2. 保持每年增加3w+的永久居民PR,維持本地勞動力人口穩定
3. PR人口穩定在50w+並且是新公民人口的主要來源
4. SP/EP人口目前38w+並且是PR人口的主要來源,如何調整這個群體的總數和比例是政府的重點工作
5. 如果要在2030年如期增加SC人口到3.6m-3.8m以抵消部分老齡化的影響,那麼勢必每年還要凈增加1w公民,也就是引進3w+,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6. PR人口近10年都沒有超過55w,並且近5年都維持在52w+,在SP/EP收緊的影響下,政府短期可能「擠壓」這個族群,但長期每年引進3w左右的底線不能動,因為要確保政府有「挑挑揀揀」的餘地,這點早報寫的挺明確的

7. 政府可能會逐步淘汰掉一些「殭屍」PR,也就是拿到PR後離開新加坡的,保留高質量的PR。本人身邊最近不少回國PR被取消的例子
8. 從人口比例來說,SP/EP成為PR,要比PR成為SC容易得多,所以想留下來的儘管大膽嘗試申請吧,特別是從小就在本地上學的學生SP和高薪EP
9. 另一個2013人口白皮書的細節我們看到,PR是要到60w的,一方面我猜是因為公積金、養老金儲備問題,也在另一個側面說明需要持續引進PR人口的重要性

10. 雖然目前在疫情的恢復期,外來人口話題極其敏感,但是長期來看新加坡一定要保持包容的開放性策略,正如部長所說

而本文就是讓普通民眾能從另一個視角了解到新加坡政府的苦衷和長期人口策略規劃。
不管民眾和反對黨如何質疑,新加坡政府還是很清楚的認識到關於人口危機: Winter is coming

不過新加坡到了2030年總人口690w?我認為是不可能了。

但是每年持續引進5萬人的新移民PR和SC,一定會長期貫徹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