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分流成就的是"菁英教育",新加坡教育是否適合中國孩子?
新加坡競爭力全球名列前茅,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高居全球之冠,最主要因素就是新加坡採取「菁英教育」:
小學:
從幼兒園開始就啟動雙語制度,小一開始就分流,小六還有一次離校會考;
中學:
小學中學義務教育長達10年,要往上考大學還得先經過GCE考試,以及大學預科教育,就是要篩選下菁英中的菁英;
大學:
尤其公立大學僅僅5所,為了擠進大學,因此從小就開始培育競爭能力!

新加坡大舉招攬國際菁英學生,「菁英」就是新加坡教育的代名詞,競爭就從幼兒園開始,當幼兒還在幼兒園,寓教於樂的同時,新加坡已經啟動菁英教育,雙語教學外已經涵蓋自然科學、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接下來的教育更不用說。

長期以來,新加坡教育部實施「小四分流」 制度,也就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分班。
雖然教育部在2008年取消了「小四分流」,但是所有家長和學生都知道,很多小學在小一就已經偷偷分班了。
因而在國內中學階段常見的能力分班和校內外補習現象,在新加坡提前到小學階段便發生了。
可是新加坡西方老師很多,西方文化思想也比較成熟,所以還是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小六離校會考也稱小學離校考試(PSLE)是由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一項國家統一考試,以評估新加坡小學六年級學生升讀中學課程的能力,以及分配學生到合適的中學。
考試的科目包括英文,母語(通常是華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數學和科學。歷年來,為了適應新加坡教育部的政策,小學離校考試的格式已經過多次的改革。
「新加坡目前只有6所公立大學、5所理工學院,造成一種由上到下的壓力,就是說你知道你的出入(大學)就是有限。
小的時候就知道,將來讀大學機會就這麼少,就像中國以前一樣,讀大學機會這麼少,我可能去大中專、去高職,走我要走的路線,可能適才適所能就有競爭力了。
菁英教育下的結果,讓新加坡競爭力在全球名列前茅:以全球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考試來看,新加坡就拿下第一名,韓國日本皆被拋在後頭!

面對全球變化迅速的環境,僅為「彈丸之地」的新加坡為自己定下原則:永遠不要安於現狀,把身上的「熱情」和「價值」完全發揮、燃燒殆盡直到巔峰,才能讓自己身強體壯的職涯黃金期,不留下未來的遺憾。
新加坡人很少,卻極具魅力。為了充實國家競爭力,積極打造高等教育以及移民政策……
所以無論是選擇哪一階段留學,意向目的地為新加坡的童鞋一定要記住:
「新加坡是一個競爭之地,唯有參與競爭,方能生存於獅城!
新加坡的國民教育,學校課程以西方科技知識為主導,融合東西文化、培養西方的邏輯思考能力、法治觀念和東方的傳統儒家思想。
他們於課程內容中,加入屬於東方人的優良傳統美德,如重視家庭價值觀、勤儉、敦睦里鄰等,讓學子能身體力行,關心周遭的人、事、物。

新加坡教育是否適合中國孩子?
新加坡位於亞洲、鄰近中國,而且當地兩文三語並重,教育成績亦甚為搶眼,故到當地了解更多教育模式,更何況中國人一定要不忘的傳統思想,例如孝、道義,新加坡也都具備。
新加坡能讓子女接觸更多中文外,亦能教導學童保持傳統美德如孝、尊敬等。此特質非其他熱門留學地點,如英國、美國等地可做到!
中國孩子的學術水平如何有目共睹!只要你有一顆競爭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