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四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要交棒,新加坡華文媒體聯合早報和8視界在5月10日對李顯龍總理進行了採訪。
李顯龍官宣30天後交棒,黃循財即將成為新加坡下一任總理

李顯龍在臉書上也發表了最後一次以總理的身份受訪的感受。

為什麼會選五月十五號交棒?
宣布5月15日交棒後,這個數字的萬字票成了大紅字。這個日期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李顯龍稱沒有去參考紅書,日子也沒有什意義。已經準備交棒了,沒理由再等了。考慮要做一個最後的重要的演講,覺得五一勞動節最合適。所以五一勞動節之後過了兩個星期交棒,不遲也不早。恰好是個五一五或者一五五。
我的炮兵的老同志告訴我,你是不是因為是老炮兵所以選這個一五五日期呢?以前我領導了二十三炮兵營是一五五炮,可是我說我沒有想到這一點。可惜我也沒有想到去買了萬字票。
演講還是十分重要的,李顯龍稱:行動黨少說多做,但是老總理李光耀先生,他說話是很有作用的。靠他的演講,動員了整個國家,走了很多的路。所以不能不說,演講不重要。
新加坡「最大」的網紅
在採訪的過程中,李顯龍喝水的杯子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擁有李顯龍同款魔法杯後,喝一口水就能換一種語言~

這個杯子非常的有名,在網上是一個小紅人,在多個場合都有出現。

李顯龍在網上也非常的活躍,喜歡跟大家分享生活。李顯龍稱:我只是一個小紅人。如果跟網紅來說,我真的是小巫見大巫。當然,卸任之後我會繼續保留我的社媒的戶口,也會繼續放帖子。但是我希望新的領導,新的總理他會漸漸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他自己的粉絲群。我相信他會這麼做的。他不一定經常去攝影,但是他的guitar的技能還不錯。
新加坡最大的網紅,原來是他!
同時他也告訴年輕的部長,要吸引眼球是可以的,但是要保留自己的尊嚴,不要做一些荒唐的事。吸引眼球是一回事,引人尊敬,引入信服,那這是另外一回事。人家覺得你是很滑稽,很幽默,那很好。但是人家也應該知道,要做事情的時候,你是能夠做事情的。
「好幾個部長都有他們的TikTok的戶口。Desmond Lee、副總理、王乙康、陳振聲都有,但我沒有,我有Facebook和IG,我看TikTok我讓下一代去做吧。」
總理也有上過當
擔心老年人受騙
李顯龍稱假新聞的確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很久就存在了。現在有這個deepfake,叫做深偽技術,我從來沒聽過這個名詞,或者人工智慧科技。
獨家 | 電詐大揭底,連李顯龍、新加坡和中國央媒都躺槍……
要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非常困難。這個是很頭痛的事情,因為第一你分辨不出,第二你不一定清楚你自己分辨不出。這是很頭痛的事情,,所以去找一些可靠的訊息來源去考察一下。我們必須不斷的演變下去,不斷的去處理這個問題。不只是新加坡,其他國家也面對同樣的挑戰。

我也有上當過。買東西我以為是真的,結果遲遲不來。其實後來我查看那個URL,他的網站在愛沙尼亞。他們的條例可能跟我們不相同,或者人家假借他們的地方。
對一些年長居民或者年長國人來說,也是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政府很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網上受人欺騙的次數越來越多,並且數額是很大的。去年,前年,每一年,人家損失了6億6千萬新幣,新加坡人可能是幾千宗或是幾萬宗,6億6千萬新幣。就是每天新加坡人損失了將近200萬新幣的欺騙案。這些是人家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有一些是老本,老人家準備要過最後的二,三十年晚年生活,突然一夜之間被騙掉了。
全球詐騙損失破萬億新元,新加坡成重災區?
我們已經盡我們的能力,做我們可以做的,但是還是很心痛,還是在想,還有什麼事可以做的,用什麼辦法去幫助這些人,也可能是我們,怎麼不被欺騙。因為被欺騙不等於說你是很笨的,很聰明的人都會被欺騙。
你已經陷入一個騙局了,而你不覺得。是很嚴重的問題。中國也發生很大規模的,其他我們鄰國我相信也發生,可是我看他們報導的數據,幾千萬、幾十萬,我覺得肯定有很多人沒去報警吧。可是新加坡,大家報警。所以至少有希望去處理這個問題。
每天讀華文電子報
跟孫女交流用華文
李顯龍稱,我是傳統的華文媒體讀者,所以我每天打開報紙是打開電子報,不過是讀電子報上面的e-paper,電子版,不是讀個別的文章。因為我要看你的版面封面是什麼,頭條新聞裡面是怎麼樣報道,哪一個是重要的,哪一個是次要的,哪一個我看沒講到,我要再多看一點。年輕人,他們的習慣就很不同了。他們看視頻比較多,可是我不知道他們從視頻能夠不能夠同樣的把這些各種各樣的資料都抽出來,形成一個整體的一個觀念。我看我們應該做一些調查去了解一下。
在跟你的孫女交談或者是溝通的時候, 我用華語。我跟他們交流完全用華語 ,我夫人跟他們交流就用英語,希望他們長大後可以是掌控雙語。希望是如此,可是每一個孩子都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慢慢看,還年輕。
4G領導層跟我們的決心完全一樣,他們也很了解,我們必須繼續推動華語,必須維持這個雙語的優勢或者雙語的競爭力。下一代受華文教育的部長沒那麼多, 其實我這一代受華文教育的部長也沒有多少個。下一代人沒那麼多,但是是有的,有一兩個。有華文家庭背景的部長就不少了,陳振聲,王乙康,好幾個,還有徐芳達。他們都是華文背景出生的。所以我看他們都了解,並且他們都完全支持這個政策,我看他們會用他們自己的方法去推動它,包括交流,包括在座談會發言,包括跟媒體接受訪問。並且我看他們已經做得不少了,可能他們必須做得更多,讓大家知道他們沒有忘記這一點。
本地人、新移民、外勞該如何融合
李顯龍稱,原則上國民凝聚力強,應該更能夠對外開放,應該更能夠接受外來的移民或者人才,或者是外勞。但是事實不是如此,比如說基礎設施不夠,地鐵擁擠,或者周末很多外勞到某個地方水泄不通,新加坡人擠不進去,或者新加坡人覺得怎麼這邊感覺好像不是新加坡了?所以自然會有一個反應。
這個我們還可以用直接的方法去解決它。我們可以改善我們的基礎設施,提升我們的地鐵服務,這些我們都可以做。比較難做的是族群之間因為習慣不同,因為文化不同,因為背景不同,因為我是本地人,你是外地人,即使是完全同樣的文化,同樣的語言,同樣的種族,你看某些地方,你就會知道,本地人跟外地人是有顯著的差別的。
所以這個矛盾就沒那麼容易去化解,我們就必須努力使雙方了解,你是在新加坡做客的,我們歡迎你, 但希望你了解我們新加坡的社會風氣,我們的文化習俗,我們在這裡一貫的作風。希望你能夠漸漸入鄉隨俗,融入我們的社會。而對新加坡人來說,我們就必須讓大家了解,這些外面流進來的人才,移民,工人,是我們很必須的夥伴,朋友,有些是我們未來的同胞。我們必須能夠接納他們,能夠幫助他們融入我們的社會,能夠彼此容忍彼此之間的不同。
因為不然的話,如果我們沒辦法從外地吸引人才或者移民,或者外勞,我看我們的人口會收縮,我們的社會會停滯不前,我們的經濟也不可能朝氣蓬勃,這個可以說是很殘酷的現實,也可以說是很硬的道理,但是其實是事實。
這個平衡是的確很難做的到,因為是沒有一個公式告訴你有這麼多人,需要這麼多增長和生產力,需要這麼多GDP,那我們今年可以引進多少個人?因為這個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態度,和交流和融洽的問題,所以我們只能一步一步來看著情況,儘量化解這些矛盾和摩擦的可能性。那每年斟酌情況決定我們今年可以引進多少個;今年經濟真的是如火如荼的發展,我們今年多帶來幾個不要緊,明年我們走慢一點。一年一年,一步一步去斟酌,去決定,摸著石頭過河了。
必須引進外勞和外來人才
李顯龍說:現在我們達到全民就業了。過去我們還有增加員工的機會,因為我們的人口還在增長。人口增長,每年學生畢業了,他們進入勞工隊伍,有新的生長的機會。可是現在進入勞工隊伍的人數跟退出勞工隊伍的人數,幾乎平衡了。過一段時候可能會進的比出的還要少。那我們怎麼辦?我們真的能夠接受經濟就達到高峰以後慢慢走下坡嗎?我看這個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
我們絕對必須引進外勞,引進外來人才。有工作做的,他們有貢獻可以提供給我們的經濟的。我們需要他們,我們也可以容納他們。我們會想辦法這麼做。是有控制的,不是沒有控制的。如果你打開門戶說請進來,那整個區可能不只成千上萬,成萬、成百萬,幾億人都都覺得新加坡是好地方,都會來,那我們就可能會出問題。如果有控制的、有限制的、有調理的,我們必須繼續引進外來專業人士、外來科技技術人員、外來的員工。不然誰會替我們建我們的屋子,誰會在醫院裡照顧我們?護士們,各種各樣的醫護人員,我們自己新加坡人固然有,但是絕對不足夠。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新加坡人必須了解這一點。
有時國會裡有反對黨議員問,你們花了這麼多津貼,創造了這麼多就業機會,可是外勞就業人數增加了,新加坡人就業人數為什麼沒有增加?答案是,因為新加坡人都已經有工作了。但是因為外勞進來,所以新加坡人他們的工作有望提升,他們的收入有望改善。如果沒有外勞進來,那個公司不只不會擴展業務,可能他們決定關門大吉,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那新加坡人就遭殃了。所以這個也是一個硬道理,但是大家不一定很明確地了解這一點。
如何看待 「躺平族」
會影響新加坡吸引力嗎
李顯龍說:「躺平族」 在國外讀過,在新加坡還沒有遇到多少個。不過要尋找工作平衡,生活平衡,要從家中工作,他們叫Work from home(在家辦公)。這些的確是有,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要求。因為年輕媽媽,如果家裡有孩子,你要工作,你每天如果有固定時間,不一定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如果有一點靈活性,那你就能夠應付自如了。但是我們也要了解,我們還是必須保持競爭力,還是必須維持我們僱主或者國際公司對我們的期望。他們有選擇。新加坡是其中一個選擇。其他國家也有選擇。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以前我們為什麼可以吸引投資?因為成本低,人們願意努力,願意拼,因為我們整個環境好。環境還是不錯,人們願意拼,工人願意拼,還是有的。但是要工作平衡的去拼,就跟以前不完全相同了。但是其他國家,他們還在拼。
我們不希望大家9-9-6,每天9點鐘到9點鐘,一個星期工作6天。中國他們也不願意9-9-6了,所以我們不需要這麼做。但是千萬不要去躺平或者是內卷,因為躺平內卷你可能站不起來了。那就完蛋了。
我希望不會影響新加坡的生產力或者吸引力呢。我想年輕人其實大致上是願意工作的。他們也知道,如果你要達到更好的水平,那你就必須下一番功夫,因為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必須去做。我當然會擔憂,但是我希望大家會了解世界是這樣,會及時覺醒。
新加坡要完善社會安全網
或將地步入福利社會有風險?
李顯龍說:有這個風險。我們把社會安全網完善化,是有必要的。這二十年來,我們的經濟逐漸成熟,轉型步伐也比以前快,所以員工被影響,可能失去職業,需要找新的職業,要換行的現象越來越多。並且因為外在經濟大環境沒那麼穩定,所以我們受到衝擊、波及。那員工如果因為外在環境失業了,我們要怎麼幫忙他?我們不能夠不去管他。所以我們需要增強我們的社會安全網。
前一段時期,建國初期,沒那麼大的問題。建國初期我們也有社會安全網,主要是三個大東西:一個是住房,居者有其屋,建屋局;第二個是教育,普及教育,幾乎是免費的普及教育;第三就是支付得起的高素質醫療保健服務。當時,這三樣東西就已經足夠確保新加坡人能夠照顧家庭,能夠有穩定的收入,能夠提升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