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EP申請越來越難,根據實際案例,我們分類整理了EP被拒的四大最常見原因,大家一起來看下,可以有效避免踩坑哦。
01 沒有滿足公平考量框架

按照新加坡人力部的規定,從2023年9月起,在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 ,簡稱FCF)下,企業遞交EP(月薪2萬2500元以下)申請前,必須首先刊登招聘廣告14天(從28天又改回原來的14天),並公平地考慮所有候選人。 如果人力部覺得你的EP申請違反了這一框架規定,比如一些僱主事先選擇了外國人後才發布招聘廣告,並且不審查招聘廣告上的申請人,而有些僱主則張貼歧視性的招聘廣告等等,EP申請就可能被駁回,甚至嚴重者,可能會被禁止僱傭外國員工。
02 和公司背景相關

有時候通過人力部的回覆,也能看出EP申請被拒絕的原因。 如果僱主的公司所經營的商業活動,被認為和新加坡經濟無關,或者公司所屬行業和新加坡關係不大等,人力部可能就會拒絕你的EP申請,或者說人力部可能會進一步要求提供有關公司業務活動、人力項目等相關信息,並要求做出解釋(為什麼一定要給申請人EP,是有什麼本地人不具備的特殊技能?)
03 申請人的本身情況和職務內容不匹配

EP申請被拒,有時候是因為工資、申請人的學歷水平、相關工作經驗與所申請的工作職務並不相稱。人力部會認為,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轉換行業或者職場角色是很困難的,除非他表現出了自己有能勝任的能力,否則EP申請不必要。
04 COMPASS框架打分不夠

這個很好理解,從今年的9月1日起,在新加坡要申請EP,除了要滿足最基本的薪資要求以外,還必須要通過COMPASS評估打分,評估分數加起來要滿足及格線40分才行。(除非有豁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