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火延燒 新加坡紅十字會赴難民中心助婦幼重建心理

黃嘉文的義工團隊與當地的社會組織合作,在避難中心內辦日托設施(左);中心裡的烏克蘭婦女義務為義工團隊翻譯(右)。(圖:新加坡紅十字會)
俄烏戰火持續延燒,新加坡紅十字會多次遣派社會心理團隊到波蘭的難民中心,幫助孩童和婦女重拾心理健康。
新加坡紅十字會學院的社會心理培訓中心主任黃嘉文今年5月至9月份,三次各帶領一組由五、六人組成的本地義工團隊,前往波蘭華沙的避難中心PTAK Humanitarian Aid Centre幫忙,一共逗留近三個月。
黃嘉文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避難中心為1萬名來自烏克蘭的難民提供食宿,避難者以單身母親、幼童及年長者居多,而她的團隊主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提供相關支持和疏導。
「無論年齡大小,他們每個人的心理都在經歷著失去,如環境的變化以及失去親人、社區、日常生活、烏克蘭人身份等,這些都會讓他們感覺無助和無力。但也因為人數之多,很難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所以通過活動讓他們互相扶持和幫助(才是)更有效和長遠的方法。」
黃嘉文指出,中心裡有很多單身母親都會自動自發成為志願者,幫忙準備食物、為義工翻譯、運送物資等。這是她們支持同鄉的方式,加強她們的適應能力和韌性。
「她們的丈夫很多選擇留守烏克蘭,所以她們必須獨自一人照顧孩子,而且她們也會覺得有義務看顧中心裡的年長者,因而忽視自己的狀況,導致疲怠不堪。」
為前線人員進行心理急救培訓
為了能及時給予心理支持,黃嘉文的團隊也為當地的前線人員,包括來自烏克蘭和波蘭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進行心理急救培訓(Psychological First Aid Training),例如怎樣安慰失去親人的人士、如何積極傾聽別人分享經歷等,讓前線人員也可以照顧受難者心理的創傷和擔憂。
團隊也提供前線人員和義工們一些當地團體的資料,若知道有人需要深切的心理諮詢,可以與他們聯絡。
黃嘉文透露,參加培訓的一名40多歲烏克蘭女子對心理急救非常踴躍,因為她原本居住的鎮上有十餘人死於炮擊,她希望可以運用這項知識,安撫同樣失去家園的烏克蘭人。

讓孩子通過畫畫、運動、玩遊戲,從而鼓勵他們自我表達,重塑常態感,建立安全感。(圖:新加坡紅十字會)
恢復常態感 讓孩子們感到安全
黃嘉文表示,中心裡有許多12歲以下孩童,所以她的義工團隊與當地的社會組織合作,在避難中心內辦日托設施,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個熟悉且安全的環境,如同在學校一般。孩子們可以一起畫畫、運動、玩遊戲,從而鼓勵他們自我表達,恢復常態感,也通過讓他們做選擇來恢復自信和安全感。
據團隊的觀察,其中一些孩子知道生活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但未必能理解或表達內心的情緒,一些年紀較小的孩子,就會畫出自己的家園、士兵或炮彈來襲,較大的孩子就會和義工們講述他們的經歷。
黃嘉文表示,多數的人仍在期待戰爭結束、重回家園的一天,一些也因為有親人住在俄羅斯而心情複雜。
她說:「從烏克蘭和波蘭的前線志願者身上,我看見堅韌和勇氣,這讓我感到謙卑。 他們每天面對著悲傷和失去,但從未失去希望,每一天努力活著。當人們選擇一起面對挑戰,互相幫助就是人道主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