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新加坡真正獨立於1965年,當時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新加坡由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發展成經濟高度發達、社會制度完善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圖為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主要由華族、馬來族、印度族等其他民族構成,其中華族在2021年的數據占比是74%左右。對中國來說說法新加坡的華族就是華人,而李顯龍說到「我們不是落葉歸根,而是要落葉生根」,這就是新加坡的文化之根。

圖為李顯龍
中國最早與新加坡接觸是在元朝,十三世紀初期,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Pancur(意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
十八世紀初,新加坡成為英國遠東公司在東南亞重要的港口和軍事基地,因此在當時吸引了眾多周邊國家的人口,逐漸成為一個以華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和歐裔的地區。
1821年,首批移民的中國帆船自廈門開抵新加坡。到1836年,新加坡的華僑人口增至13749人。

華人謀生照片
19世紀至20世紀初,大量的中國東南沿海省份城市的中國人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四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

德國船長拍攝當時中國勞工下南洋的照片
華人在新加坡的移民史是充滿苦難艱辛的,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到異鄉。好在現在的新加坡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生活幸福的國家,新加坡華人是名副其實的華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