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行業近30年,老師兩度轉業,從鋼琴老師轉為華文教師,退休後再就業成為幼師,並用特別方法教華文。
楊婷伊(64歲)原先是一名鋼琴老師,教了十幾年鋼琴後,她在昔日同窗的鼓勵下成為一名華文教師,當時她已經約30歲。
「我以前在表演藝術學院的同學開了一間補習中心,她鼓勵我去教華文。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進修了北京師範大學大專班的華語,從零開始,學習發音、拼音,到真正的成為一名華文教師。」

今年1月楊婷伊重返職場,找到了一份在託兒所的幼教工作。(受訪者提供)
在擔任華文教師幾十年的日子裡,她身兼數職,不僅在幼兒園、補習中心教學,後來因為想要跟她學習的學生太多,她也自己創業開設補習中心。不過,她表示自己沒有什麼事業上的野心,雖然開了補習中心,卻沒有想著請老師擴張業務,而是自己執教。
「當時我的學生有80至90名,我一周七天都在工作。」
2017年退休後,她不放棄學習,自己上YouTube學習水彩畫,並利用所學,到南洋德教總會教其他年長者畫畫。
「我很喜歡學習,對很多事務都感到好奇和新鮮,我也喜歡不懂就問,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
她透露,不論是平時看到的醫療訊息、電腦知識,她都用筆記本記下,自認非「天才型學生」,她更懂得和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教學時,都用有節奏感的口訣或有趣又相關的故事幫助學生記下生字的寫法,有學生從兩歲跟我學習到中四。」
原本退休後只做義工的她因為陪伴朋友找工作,而得知了勞動力發展局轉業計劃的職業教練。在職業教練的鼓勵下,她意識到年齡不是問題,她有的是教學經驗,不應該浪費。於是她去年12月重新找到了一份在託兒所的幼教工作,並在今年一月重返職場。
「如今我已經工作了九個月,非常開心,起初也遇到一些挑戰,例如使用電腦和演示文稿進行教學,但我很快就適應了新工作,也樂得和同事分享多年的教學經驗。」

楊婷伊
培養三個優秀孩子
自認是不合格的媽媽,卻培養出教授、醫生和企業家三個優秀的孩子,欣慰孩子的乖巧懂事讓她有時間追求自己的事業。
受訪時她自豪地說:「我的女兒是一名教授,她專門輔導博士生,我的另外兩個兒子分別是醫生和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不僅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成就,還很孝順,會教導我用電腦等數碼產品。」
她自認不是合格的媽媽,很少花時間念叨孩子,孩子小時候還曾認為她更疼愛自己的學生。
「我很感恩有懂事的孩子和支持我的丈夫,讓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我的工作。我特別喜歡工作,與學生相處,他們非常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