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起新加坡民防部隊,一般人馬上會聯想到與大火搏鬥的消防人員,或為傷者病患進行急救的救護人員,兩者的效率向來大獲好評。然而,在一支有效率的救援隊伍的背後,後勤支援也必定少不了。
在民防部隊就有一群國民服役人員,在幕後默默支援著前線人員,21歲的李俊傑下士就是其中一人。
開發應用記錄醫療用品使用量和庫存量
畢業自淡馬錫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的李俊傑,去年4月被徵召到民防部隊服役,他在完成基本救援訓練後,便成了緊急醫療服務部門(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Department)的一名運營技術專業人員(Ops-Tech Specialist)。在這裡,他得以發揮所長,目前正在為所屬單位開發一個可以記錄所有醫療用品的使用量和庫存量的應用。
有了這個應用,救護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技術員到藥庫提取口罩、手套或救援時所使用的藥物時,只須掃描應用的二維碼就能記錄在案,醫療用品的庫存量也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再也不用耗費一兩小時進行人工點算。
李俊傑受訪時說:「有了這個應用後,短短几分鐘便能清楚知道庫存量。」
利用專長協助動態資源優化平台管理
與李俊傑同期進入民防部隊的傅韋傑中士,是另一名站在後端擔提供支援的國民服役人員。他在求學時期學習並掌握了Python編程技能,部隊得知他有這個「專長」後,安排他成為一名數據分析專業人員(Data Analytics Specialist),協助動態資源優化(Dynamic Resource Optimisation)平台的管理。
民防於2015年推出的動態資源優化平台,簡單說,就是讓數據「說話」,利用數據分析更有效地部署救護車,提升整體效率。
除了數據分析專業人和運營技術專業人員,民防部隊的一些後勤職務還包括多媒體專業人員(Multimedia Specialist)和供應鏈專業人員(Supply Chain Specialist)。前者的工作包括平面設計、動畫,攝影和錄像,後者則為前線人員維修救援器材,確保器材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