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在周一(6月19日)舉行的第五屆亞太珊瑚礁研討會開幕式上正式宣布:大姐妹島將於明年重新對遊客開放。該研討會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共同舉辦。

大姐妹島還增加了一些新特色,其中包括一條長230米的海岸森林小徑,一個通向一個山頂觀景台(也是觀鳥的理想場所)。島上現有的瀉湖也將被改造成一個潮池,並設立為社區提供教育和監測項目的場所。
航運公司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和新電信各捐贈100萬元,分別支持步道和觀景台以及礁湖潮汐池項目。這些款項也將用於姐妹島其他保育、休閒和教育計劃。
遊客可以從西海岸碼頭或濱海南碼頭包船前往姐妹島,也有兩間公司提供前往姐妹島的渡輪服務。在大姐妹島開放之前,大家仍然可以買票到新加坡南部島嶼

姐妹島位於新加坡南部,聖約翰島旁邊
關於Sisters' Islands海洋公園:
姐妹島海洋公園囊括大姐妹島、小姐妹島以及聖約翰島和Pulau Tekukor的西部礁石,總面積約為40公頃。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表示,從2015年開始進行了可行性研究,旨在探索在保護公園內的棲息地的同時,為公眾提供一系列外展和教育活動的可持續方式。在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後,大姐妹島改善工程於2021年開始,並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
大姐妹島將作為保護、外展、教育和娛樂的平台,將於2024年重新對外開發。而小姐妹島則劃定為保護和研究區,被保留用于海洋保護研究和設施,如海龜孵化場和珊瑚苗圃等,不對外開放。
根據NParks網站的規定,姐妹島上禁止露營、燒烤和釣魚等活動。
海岸森林小徑
COASTAL FOREST TRAIL

海岸森林小徑藝術想像圖
Ocean Network Express海岸森林小徑將貫穿大姐妹島中心,讓遊客更多地了解該島的沿海棲息地。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表示,通過種植如海雞藤和林草一類的瀕危沿海物種,將為小徑周邊區域進行棲息地改善修葺。

山頂觀景台藝術想像圖
這條長230米的小徑將以一個山頂觀景台作為終點,從那裡可以欣賞到其他近海島嶼的全景。觀景台還將作為觀鳥的優勢點。眼尖的遊客可能會瞥見斑點林鴞、白腹海雕和瀕危的大嘴鷺等鳥類。

瀕危的大嘴鷺以魚類、甲殼動物和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通常在水邊靜靜地站立或在淺水中緩慢行走來捕食。
瀉湖潮池
LAGOON TIDAL POOL

瀉湖潮池位於大姐妹島上,是從現有的瀉湖改建而成的潮池,在低潮時期保留海水。
大姐妹島現有的瀉湖將被改建成一個潮池,以在低潮期間保留海水。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表示:「這將形成一個有庇護的水域,有助於在瀉湖內培育紅樹林幼苗和海草。它還將保護瀉湖沙灘免受浪涌引起的侵蝕。」大姐妹島西南部的礁湖升級為潮汐池後,公眾能在這個海底「遊樂場」浮潛,與不同海洋棲息地和生物近距離互動。

Api-api jambu紅樹的幼枝有獨特的方形,果實呈灰綠色,頂端有一個短嘴。
NParks還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瀉湖將逐漸成熟為一個多種棲息地的生態系統,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包括勺形海草和紅樹的海桐等海洋植物,以及海星等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