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商業區辦公樓及組屋。(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在新加坡生活的你,可曾為自己設下人生目標?
對一些人來說,有房有車很重要;也有一些希望能組織家庭、成家立業;當然也有人安於當單身貴族,或只希望安安穩穩地活著,不奢望擁有什麼。
然而,為了達到目標,新加坡人也得付出一定的代價——忙碌地工作、承受各種壓力,結果搞得自己操勞過度,即便取得成功卻一點幸福感也沒有。
日前,有網民就在線上論壇Reddit發文,大大的標題寫道:
所謂「新加坡夢」就是hentak kaki(馬來語,意指「原地踏步」)?

他寫道,一些新加坡人會拚命爬上社會階梯(social ladder),一些人掉了下來,但絕大部分人的現況,到頭來也只是與上一代的成就大同小異,甚至很多人在20歲末、30歲初的這段期間,就缺乏了追夢的動力。
「這讓我思考所謂的『新加坡夢』(Singaporean Dream)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往是5C,但如今是否已進化為只要能過得去就好?長此以往,未來世代的新加坡夢又會如何演變?」

5C之一:汽車。(海峽時報)
可能年輕一些的蟻粉不清楚5C是什麼,它其實是上世紀90年代用來形容新加坡人追求物質及志向的簡稱:
現金(Cash)、汽車(Car)、信用卡(Credit card)、私人公寓(Condominium)和鄉村俱樂部會籍(Country club membership)。
網民:原地踏步不是罪,不一定非追求物質享受
綜合這名筆者和其他網民的留言,5C在這一個時代似乎已不合時宜。
一名網民就分享道,與父親那一輩新加坡人相比,如今的上班族簡直忙得不可開交。
「我爸爸以前能在傍晚5點多放工,去接我媽媽,有時還能打包晚餐,在晚上7點前回到家與家人一起吃。現今的新加坡人,可以在7點下班就已經很幸福了。比較不幸的,回到家吃飽後還得檢查電郵、為隔天做準備。這一代人的生活確實更受到各方壓力的擠壓,任何覺得我們這一代是草莓族的人,可能已跟社會的情況脫節了。」

(網上截圖)
依照這名網民的看法,一些新加坡人的生活之所以會「原地踏步」,其實有跡可循。
畢竟,一旦生活步伐加快、日復一日地工作,根本沒時間停下腳步好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要的是什麼?

網民提出疑問:新加坡人的生活是否「原地踏步」?(聯合早報)
也有網民認為,現在新加坡人也不一定一昧地只想追求物質享受。
這名網民留言時說:
「我認為,你覺得夢想和志向必然和物質有關,這是很典型新加坡人的看法,我不覺得這有任何不對。不過,也有很多人的觀點不一。對他們來說,他們的快樂和夢想,建立在能和摯愛的人與家人組建一個安全及快樂的家庭。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追求藝術或舞蹈的夢想等,這些也都沒有問題。」

(網上截圖)
沒比較就沒有傷害?
誠然,每個人對「夢想」和「成功」的定義都不同,因此有一大票網民認為,只要自己知足安逸,也無需跟周圍的人相比。
紅螞蟻留意到幾則論調相似的留言:
「一些人只想在政府組屋裡輕鬆生活,其他人則希望擁有幾棟有地住宅。我認為新一代在思想上,已經能接受人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都不一樣,因此無需競爭誰比誰更快樂。畢竟你快樂,不代表我就會少點快樂,這不是零和博弈。」

(網上截圖)
「如果你屬於容易滿足的類型,那選擇工作的同時維持現況也沒有錯。往往產生變數的,是當一個人的友人進階爬到社會階梯的上層。突然之間,你盤中原本美味的菜飯已經無法滿足你了,因為其他人在餐館吃的美食似乎更加美味。問題是,你能接受這樣的差異嗎?」

(網上截圖)
「我在鄰近幾個國家都分別生活過一陣子,只能說新加坡的生活對一般新加坡人而言還可以。當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網上截圖)
新版「3C」可定義新加坡的共同未來?

一些新加坡人對於快樂和夢想的定義,是建立在能和親愛的人及家人組建一個安全及開心的家庭。(海峽時報)
另一邊廂,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去年在一場演講中曾指出,即便「5C」反映了許多新加坡人的物質追求,但年輕一代對此不再有共鳴。
王瑞傑因此提出新的「3C」追求,即創新(Create)、關懷(Care),以及規劃(Chart)前進的道路。他希望同年輕人討論,能否用新的「3C」定義下一代人和新加坡的共同未來。
具體來說,第一個「C」指的是,以創新和企業精神應對挑戰越來越重要;第二個「C」則是關懷周圍的人和環境;最後一個「C」是規劃前進的道路。
對你而言,什麼才是「新加坡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