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本地就業率是二十年來最大的下降,外國人首當其衝 沒PR更容易失去工作

2021年03月18日   •   3萬次閱讀

其實也不意外

如果新加坡缺少了外國人,就業率下降也不意外。

2020年,本地受僱的人數下降,這是二十多年來在新加坡出現的最大跌幅,而新加坡受到經濟收縮,外國人也首當其衝,但勞動力市場正在轉彎。

人力部(MOM)在最新3月16日的最新勞動力市場數據顯示,非本地居民是就業人數下降的原因。

同時,到年底,包括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在內的居民就業率反彈至略高於疫情之前的水平。

失業率也開始下降,在這之前本地9月份總人口的失業率高達3.5%,公民為4.9%,居民為4.8%。到12月,失業率總體下降到3.3%,公民為4.5%,居民為4.4%。

人力部部長(Josephine Teo)參觀了淡濱尼的巨人超市後說,這些最新數據表明,經濟和勞動力市場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一直在好轉。

這些風險因素也包括國際邊界處於關閉狀態,這將給依賴貿易的經濟帶來壓力,以及諸如工作支持計劃之類的工資補貼計劃即將終止。

失業率上升

MOM說,去年,不同行業的居民就業趨勢參差不齊。

在公共行政和教育,衛生和社會服務,信息和通信,金融和保險服務以及專業服務等領域,居民就業有所增長。

但是,在旅遊和航空相關行業中,下降幅度最大,這些行業受到旅行限制的嚴重影響。

同時,所有行業的非居民就業人數均下降,其中建築業和製造業占大多數。

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準證和其他工作準證持有人的減少,其次是S准證持有人和就業准證持有人的減少。

去年的裁員人數也翻了一番,從2019年的10,690人增加到2020年的26​​​​,110人。

MOM說,在被裁員的那些人中,如果不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人更有可能失業。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