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者反映,除非擁車證成價趨緩,否則紅牌車最終可能被淘汰。(聯合早報圖)
(新加坡訊)獅城擁車證成價居高不下,只限非繁忙時段使用的「紅牌車」因此吸引力大減,截至去年底只剩9797輛,是歷來最少。去年新註冊的紅牌車也只有189輛,同樣是新低。
《聯合早報》報道,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數據,去年涉及紅牌車的違例案件增加6.7%,共有6000多起。
陸交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公路上的紅牌車逐年減少,從2020年的1萬2028輛減至2021年的1萬1033輛,到了去年底只剩不到1萬輛。新註冊的紅牌車也大減,去年僅189輛,與前一年的666輛相比,銳減超過七成。
由普通車轉為紅牌車的汽車則從2020年的156輛減到2021年的145輛,去年更減至105輛。
根據規定,紅牌車平日只能在晚上7時至早上7時之間使用;星期六和星期天、公共假日和特定公假前夕可全天用車。若要在獲準的時間外使用,車主得購買每日20元(新幣,下同)的通行證。
汽車代理商黃成順受訪時說,紅牌車買家一般對價格較敏感,傾向於購買價格較實惠的中小型汽車(A組)。不過,這個組別的擁車證成價去年也高企,因此新註冊的紅牌車比往年更少。
他也說,冠病疫情期間,人們不需要每天開車上下班,出門則可以選擇搭私召車或公交,一些人因此認為無須買車。
另一家業者孫光英說,紅牌車買家最多只能享有1萬7000元的稅務回扣,擁車證成價較高時,回扣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大。
「紅牌車能在路上行駛的時間是固定的,但他們必須付更多錢買車,價格與使用時間不成正比。一些人可能會覺得既然要買車就直接購買任何時候都能用的車子,買紅牌車反而不划算。」
她也說,近年來出現共享汽車服務,這類出行方式不僅更便宜,還可為用戶提供較大的靈活性,比紅牌車更受歡迎。她認為,除非擁車證成價趨緩,否則紅牌車最終可能被淘汰。
黃成順則認為,雖然紅牌車用戶減少,但這類車子仍有一定需求。「例如那些須要值夜班的人,晚上上班,第二天早上下班,紅牌車剛好符合他們的需求。」
張健榮(27歲,投資業人員)家住白沙,平時乘搭公交往返武吉士上下班。他只有在平日晚上或周末約會時才須用車,因此在2018年購買第一輛車時就選擇了紅牌車。
「尖峰時段開車的話不僅要支付較高的公路電子收費和停車費,要找停車位又麻煩,而且梧槽一帶常塞車。搭地鐵比較輕鬆,還能利用時間處理工作或接電話。」
他說,紅牌車的路稅較低,而且因為較少使用而更容易保養,花在保修的費用也比一般車子少。「日後結婚生子的話,我可能會考慮改用一般汽車,但以現階段來說,紅牌車足以滿足我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