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降溫措施出台後,保護性店屋受到投資者熱捧
去年7月份出台的房地產降溫措施,促使超級富豪們對房產投資的類別從豪宅轉向另類資產:保護性店屋,特別是那些在黃金地段劃分為商業用途的店屋。
由於對住宅物業徵收更高的印花稅,投資者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商業地產。
截至11月16日,2018年1月至11月11個月的商鋪銷售額已經達到13.71億新元。這接近2012年的峰值,當時達成了價值13.85億新元的商鋪交易。李先生預計2018年的全年銷售額將超過2012年的記錄。

64 Club Street的店鋪售價為2180萬新元(3,880新元)
在房地產降溫措施於7月6日生效之前,商鋪的交易數量為101個。房產降溫措施之後只有55個交易記錄,最近一次交易是11月出售的31 Keong Saik Road。

永久地契的三層商鋪,第一層租給了酒吧Butcher Boy,第二、三層則用作了辦公室。它在最新的交易中獲得了1400萬新元,相當於每平方英尺4,300新元,這是一項新的最高價格紀錄。
在Keong Saik Road交易之前的最高交易記錄是出售21 Boon Tat Street設定的。這座兩層帶閣樓,999年產權的保護店屋,10月售價1650萬新元(每平方英尺4,259新元)。

21 Boon Tat Street的售價為1650萬新元(4,259新元/每平方尺)
該物業的建築面積為3,874平方英尺,占地面積為1,759平方英尺。第一層的租戶是米其林星級餐廳Cheekby Jowl。
買家背景的變化
在過去,商鋪買家是投資者和自住業主的混合體。但隨著價格的上漲,買家的身份背景已經擴大到包括本地和海外的高端投資者,他們將保護店鋪視為良好的長期投資。
李先生補充說。
這些購買者傾向於CBD,丹戎巴葛(TanjongPagar)和牛車水的保護店屋,因為大多數單位都劃為商業用途。這是這些地區商鋪創紀錄價格的主要原因。
共同合作推動需求
合作經營者是商業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保護店鋪也不例外。
例如,WeWork在中國廣場中心綜合大樓22號Cross街開業,占地面積28,700平方英尺。這家美國合作巨頭迄今在新加坡共有九家店面。
另一個合作運營基金則拿下了CuppageTerrace的上層一排店鋪,占地10,700平方英尺,還有在Amoy大街的四個商鋪,占地23,000平方英尺。
李先生說。
他補充說,靠近餐廳,咖啡館,酒吧和公共運輸等設施也是這些合作運營商和公司內部公司關注的一個因素。
今年最大的商鋪買家是8M 地產,這是一家精品房地產投資公司。今年早些時候購買的產品包括九個保護店鋪和一個位於駁船碼頭,環形路和新橋路附近的商業建築。該投資組合的購買價格為8250萬新元。
7月,8M房地產以3700萬新元的價格收購了小印度迪克森路2號的Wanderlust精品酒店。

Wanderlust今年以3700萬新元的價格被8M房地產公司收購
這是該集團購買的一系列精品酒店中的一間。
高檔地區商店的租金也有所增加。
Keong Saik Road就是一個例子。

曾經這裡是一個「紅燈區」,現在它是一個受歡迎的娛樂和餐飲區,有各種各樣的餐館,咖啡館和酒吧。
李先生說。
往城市外圍轉移
由於CBD區域的商鋪價格已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李先生預計一些投資者會關注城市邊緣的商鋪,例如Beach Road,加蘭貝薩爾,小印度和如切地區的商鋪。他補充說,由於這些地區的資本價值沒有上漲到CBD區域,因此投資者可以獲得更高的租金收益。
李先生指出,辦公樓的基本面改善也可能對租金率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提高2019年商鋪辦公空間的價格。
預計辦公樓的價格也將繼續呈上升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