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眾在社交媒體接觸大量同新冠疫情相關消息多為不實信息
隨著Facebook和WhatsApp等通訊平台的發展,關於新冠肺炎假新聞傳播得更厲害。BBC未來網記者分析說,這種假新聞永遠不缺乏讀者和市場,是因為編寫這種文章的人往往譁眾取寵,又利用許多方法令文章讀起來更有說服力,令大家放下戒心。
根據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攜手展開的調查顯示,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1月份在新加坡爆發後,公眾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大量同新冠疫情相關消息,但大多是不準確或是假消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學者根據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初步結果發現自1月份開始,全球用戶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發布同新冠疫情有關的帖文超過一億則,分享、點贊或發表看法的次數超過140億次。其中,新加坡本地Facebook用戶就發布了80000則相關帖文,分享、點贊或留言的次數超過5000萬次。在推特方面,全球用戶發布了3300個相關推文,新加坡本地用戶的推文數量也超過80000則。調查指出,大部分在社交網站流傳的帖文不是來自官方渠道。

轉發假訊息者在乎點贊多於在乎事實真相
各大網絡社交平台也先後採取行動制止假新聞傳播,例如WhatsApp早前收緊限制,使用者每次只能向一個人轉發訊息。Facebook也加緊刪除平台上的不實訊息,包括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宣稱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講法。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學者彭尼庫克(Gordon Pennycook)早前進行研究,研究對象會被要求閱讀一些假新聞的標題,並決定它們是否真實。結果發現雖然研究對象大多時候,都能正確斷定它們是虛假訊息,但仍然有35%的研究對象說他們會轉發這些虛假消息。彭尼庫克認為,社交網站使用者轉發訊息時不會太在意訊息是否真實,而更在意自己會不會獲得贊。他形容,社交網站的運作模式不追求真實資料,只在乎用家之間的互動。
假新聞的危害性
大部分的民眾,特別是那些曾經深受其害的民眾,並不是不知道假新聞的破壞力,但有時還是糊裡糊塗地成為假信息的傳播者。但是假新聞的危害也是非比尋常的,輕則惹人議論,影響他人聲譽,重則引發恐慌,影響社會秩序。而在如今的疫情期間,假新聞可能衝擊社會秩序、挑戰執法底線,可能誘發恐慌或對立,導致局勢惡化;無形的,影響前線士氣、混淆信息市場,有機會造成形勢誤判,拉長抗疫進程。
Facebook、WhatsApp等平台和許多新聞機構先後推出許多求證文章,試圖向讀者解構這些網絡傳播的文章包含許多不準確的資料。

如何向讀者澄清假新聞
研究科學歷史多年的美國紐約大學學者史丹利(Matthew Stanley)認為,驗證假新聞的時候,儘量多使用插圖或圖表,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背後的道理。一些人比較不願意思考或分析,針對這些人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方式和技巧。
BBC認為,在資訊爆炸的時期,讀者通常憑直覺判斷消息的真偽。澳洲國立大學心理學講師紐曼(Eryn Newman)在2012年的研究已經發現,為新聞加插圖片能夠增加讀者心目中的可信度。同一原理,利用描述語言和生動的個人故事也令人覺得消息可信。有研究也指,認知反射測試分數較低的人,即傾向憑直覺作出判斷的人,也較易誤信謠言,無關智商高低。
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的虛假資訊正在全球蔓延,且正在危及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就列出一些傳言,並作出澄清。
假新聞1:全身噴灑酒精或氯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不能。使用氯與酒精能有效進行表面消毒,但噴灑或塗抹此類物質無法殺死已進入體內的病毒,還會對口腔和眼睛的粘膜或者衣物有害。
假新聞2:微波爐可以為口罩消毒。
由4月初起,網上開始出現一些英語Facebook帖文,提供了一個消毒口罩的小竅門:在微波爐里加熱3分鐘就可以了。唯一的壞處是什麼?你的廚房很可能會起火。這個建議在美國廣泛流傳,新罕布夏州消防局局長在Facebook上發帖稱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主意」,並呼籲人們停止。事實上,早在1月底中國疫情最嚴重的階段,社交媒體也盛傳類似說法,後被「丁香醫生」等權威人士或組織闢謠。
假新聞3:用風筒吹口鼻來殺滅病毒。
一段影片於3月初在WhatsApp上流傳,聲稱人們可以用風筒吹口鼻以對抗病毒。在一段特別受歡迎的片段中,解釋說這個方法來自「丁普克博士」(Dr Dan Lee Dimpke),但在他的頭銜之餘,丁普克實則並不是醫生,而且該建議很快被其他專家否定。
在全世界範圍內,其實有很多類似假新聞(包括風筒、桑拿,甚至沙漠空氣都可以消滅病毒)。這種說法其實有其邏輯:有些醫療程序利用熱能來消毒和殺滅病毒,但溫度要高得多。當你給自己使用時,這種方法更容易損傷鼻子和口腔內的皮膚,而這是你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假新聞4:有比新冠冠狀病毒更嚴重的新疾病。
於全球大流行疫症下產生出來的假新聞,都有一個共同的情緒:恐懼。有什麼比一個不知名疾病更可怕?當然是兩個不知名疾病!近來在Facebook上盛傳「今年三月於又出現一個新的『漢他病毒』(Hantavirus)」。然而很多事實核查團隊已經接連闢謠,澄清雖然「漢他病毒」確實存在,但絕不是最近才冒起,且僅能通過齧齒動物傳給人類,無法人傳人。
同樣的恐懼情緒推動了另一個謠言:一張手部滿布恐怖水皰的相片,據稱為一種新傳染病的病徵。雖然後來一位化妝師證實了其照片是個人原創作品,但已經有過千人分享,並且相信這真是一種新傳染病。醫學專家告訴法國新聞社,說這個說法是一派胡言。
假新聞5:紫外線消毒燈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紫外線燈不應用於手部或其他皮膚部位的消毒,因為紫外線輻射會導致紅斑(皮膚過敏)。
假新聞6:老人因沒有生產力而被安樂死。
四月下旬,在Facebook上有了一張顯示一名男子走過幾十具屍體的照片被分享了數千次。根據分享者的說法,照片顯示的是疫情較嚴重的國家,被衛生工作者安樂死的老年患者。其中一篇用他加祿語(Tagalog)和英語寫成的熱門帖子稱,這是因為老年人已經沒有生產力,因此可以被犧牲。問題在於,這張照片其實是取自美國電視恐怖劇《行屍》。
這種把故事片中的素材回收為「新聞」的趨勢其實很常見。在泰國被分享的一段影片中,據說是義大利醫生感染冠狀病毒的影片,實際上是從墨西哥的電視劇中截取的。通常情況下,照片或影片往往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在社交媒體上獲得更多的參與度,因此是假新聞的理想載體。
假新聞7:5G行動網路會傳播COVID-19
病毒不能通過無線電波或行動網路傳播。COVID-19正在許多尚無5G行動網路的國家傳播。感染者通過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濺出的呼吸道飛沫傳播COVID-19。人們也可能會在觸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後觸摸自己的眼睛、嘴巴或鼻子而受到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