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9日訊)在家辦公,工作時間反而更長,壓力也更大,而客戶經理圖方便吃快熟面,也吃巧克力、糖果等零嘴減壓,結果胖了4到6公斤。
受訪醫院和診所反映,疫情期間,更多人用暴飲暴食來減壓。
45歲的客戶經理黃姍麗(譯音)從今年4月起在家辦公,不僅壓力變大,有時一天還需工作長達16個小時。
她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透露,身高1.55米的她,因此胖到78公斤,體重暴漲4到6公斤。
受訪醫院和診所反映,像黃姍麗這樣在疫情期間,通過暴飲暴食來減壓的人越來越多。
新加坡中央醫院心理學部門高級心理醫師劉亨利(譯音)指出,不少人在疫情期間會因工作量增加、經濟壓力大、在家工作時間延長或外送食品選擇多等因素,無法控制自己的暴食傾向。當產生負面情緒時,人們能從暴食中獲得安慰,並分散注意力。
「暴飲暴食是最方便的解壓方式。另外,一些人也會因囤積食物,導致食慾被刺激。」
新加坡國立大學綜合診療所高級臨床心理治療師佃惠雯解釋,在高壓情況下,「戰鬥或逃避」是一種自保的本能反應,而壓力會啟動交感神經,導致體內分泌腎上腺素和食慾減退。
「皮質醇會導致食慾增加,增加我們的動力,包括吃東西的動力。」

(圖:示意圖/123RF)
糖尿病患者 風險高
心理學家說,人們面對壓力就會多吃脂肪和糖分高的食物。一點體重的增加也許並不足以讓人警惕,但對於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卻可能成為問題。
謝明翰指出,嘗試保持良好飲食習慣非常重要,特別是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因為血糖控制欠佳,會增加患上腎衰竭、失明、中風和心臟病等併發症的風險。」
此外,暴飲暴食造成的體重上漲還容易增加患上如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等疾病的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綜合診療所首席營養師吳美玲建議公眾,注意飲食的類型及製作方法,在吃東西前三思而後行。
「可以通過食用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以及穀類和高蛋白食物來獲得滿足感。當然,也要避免在辦公桌上擺放零食,如果居家辦公亦應避免在廚房附近工作。
「要是食物在視線範圍之內,自然較難抵抗誘惑。換個遠離食物的地方,就比較容易戰勝誘惑。」
避免暴飲暴食的5貼
1 寫飲食和心情日記
2 保持健康的飲食時間表
3 避免誘惑
4 分散注意力
5 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