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這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大選的結果也牽動著全世界的關注。美國總統是否易主將對未來美國的國際政策,乃至世界格局都將帶來巨大的影響。
身處亞太核心地區的新加坡和中國自然也是受波及最大的國家,因此美國大選戰況以及結果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01. 美國大選結果已見端倪?
美國大選投票日雖然是11月3日,但其實多地已經開始提前投票。提前投票的選民都是投票當天無法到達投票點現場,所以要通過郵寄選票的方式提前進行投票。
根據聯邦選舉委員會的統計,已有將近9000萬人已經提前投過票了。
要知道2016年大選的時候選民總量才1.38億,也就是說今年還沒到選舉日但是選民總量已經是上一次的約60%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已經投過票了的人的結果:

以上是三個大的搖擺州的提前投票結果,如果拜登能贏這三個州他就贏大選了(尤其是賓州,今年賓州就是佛州2.0,誰贏賓州誰就能贏大選)。
目前這三個州的投票結果顯示:
威斯康星州拜登領先47%(民調領先6.5%,預測贏此州機率為88%);
密西根拜登領先52%(民調領先8.2%,預測贏此州機率為94%);
賓州拜登領先79%(民調領先5.5%,預測贏此州機率為86%)。

為什麼投票結果和原來的民調差得怎麼大?
因為拜登支持者用郵寄投票的非常多,所以在那8000萬用郵寄投票的人當中拜登領先優勢明顯,比如賓州拜登目前結果領先已達到79%。
於此同時,大部分特朗普支持者還沒投票,他們大多會在選舉日去現場投票。
所以我們還是要看一眼民調,尤其是那些已註冊為選民但尚未投票的人:

在同樣的三個搖擺州的民調,已註冊但尚未投票的選民的民調結果為:
威斯康星州特朗普領先18%;
密西根州特朗普領先22%;
賓州拜登領先21%。
前兩個結果不怎麼奇怪,還沒有投票的選民特朗普是占優勢的,但是賓州,拜登在尚未投票的選民中依然領先,而且還領先這麼多,特朗普是應該感到焦慮的。
因為如果他連賓州都贏不了,密西根和威斯康星也都沒什麼大的希望(因為威斯康星和密西根這麼多年大選都比賓州更偏民主黨)。

更令特朗普感到害怕的就是今年的選民的結構——年輕人投票率大增。
根據一周前的民調顯示,佛州、北卡、和密西根的18歲到29歲的總投票量統計,比起來2016年的這個時候年輕人投票總票量分別暴增584%, 815%和1918%。
為什麼特朗普害怕年輕選民呢?

上面這張圖中,紅色代表共和黨的特朗普,藍色代表民主黨的拜登。
可以看出,在年輕人群體中特朗普支持率遠輸於拜登,年輕人對拜登的支持率為59%,特朗普僅有29%。也就是說,美國大部分年輕人不喜歡特朗普,不希望他繼續連任。
那麼如果越多年輕人投票,拜登就越占票量優勢。今年年輕人的投票率突然增加這麼多必定是有原因的,年輕人這個人群的力量往年不重要,因為很多美國年輕人「政治冷感」,懶得投票,所以投票率非常低。
但今年因為疫情和經濟危機,以及民主黨動員工作做得好,讓出來投票的年輕人暴增了好幾倍,必定會對大選有巨大影響。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其他六個搖擺州的投票結果,可以參考目前的民調結果如下:
愛荷華州拜登領先0.1%,預測兩者贏此州機率各為50%;
北卡羅來納州拜登領先2.1%,預測拜登贏此州機率為65%;
佛羅里達州拜登領先2.3%,預測拜登贏此州機率為67%;
亞利桑那州拜登領先2.5%,預測拜登贏此州機率為66%;
內華達州拜登領先7.7%,預測拜登贏此州機率為91%;
明尼蘇達州拜登領先7.8%,預測拜登贏此州機率為92%.
因此,可以計算出拜登今年大選當選的機率為89%,特朗普為11%。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除非投票日那天是奇蹟日。

另外,民主黨目前在參議院成為多數黨機率為76%,在眾議院保住多數黨機率為98%。
儘管特朗普選情不被看好,但他仍堅持民調錯誤和假新聞騙人,並指望目前還未投票的「沉默大多數」會在11月3日發揮作用,讓他繼續留在白宮。
特朗普的競選團隊稱,總統目前民意支持率低下的一大原因是,共和黨選民在民調中的占比低。他們強調,在2016年總統選舉前所作的絕大多數民調結果中,特朗普都落後於希拉蕊·柯林頓,卻贏得了選舉。

但特朗普是不是太樂觀了?根據民調,支持拜登的選民最關心的是控制疫情,支持特朗普的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狀況。
如今疫情處於失控狀態,白宮幕僚長麥多斯上周末接受採訪時承認,政府已經放棄控制疫情,改為集中精力研發疫苗和新療法。拜登趁機譴責白宮不再控制疫情等於向病毒棄械投降。
面對如此危急形勢,特朗普日前卻再度抨擊有關疫情反彈的新聞報道。他在推特上表示,「病例增加是因為我們加強了檢測。媒體的假新聞陰謀。年輕人復原得很快,99.9%,墮落的媒體陰謀來到歷史新高。」

疫情失控,經濟何以回升?眼看復興無期,特朗普的支持者何來激情投票?
疫情引發廣泛的焦慮,拉低了特朗普本來並不高的支持率。
02. 誰贏對新加坡更好?
這個問題才是新加坡人最關心的,哪個選舉結果對新加坡更有利?
對於新加坡來說,美國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據統計,美國是新加坡第五大進出口夥伴,雙邊貿易額每年近320億美元(430億新元)。
美國還是新加坡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並享有與新加坡的貿易順差。
鑒於美國對依賴海外貿易的新加坡的重要性,支持推動與新加坡增強貿易往來的總統當選肯定會對新加坡更加有利。

而特朗普過去任職的四年里,一直都在強化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最明顯的標誌是在特朗普上台第三天,美國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這是他的前任總統歐巴馬費力談判達成的貿易協議。
此舉也倒逼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亞太國家,達成另一項涉及東協,澳大利亞,中國,日本,紐西蘭和韓國的貿易協定,稱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該協定還是亞太國家用來應對中美交惡、貿易爭端和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局面的手段。

不過,分析家普遍認為,即使是民主黨的拜登當選美國新任總統,美國與亞洲的貿易政策也可能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但是也有人認為,拜登很有可能再重啟TPP,因為TPP畢竟是民主黨前總統歐巴馬簽署的,這在民主黨支持者中還是很有市場的。
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因為美國新冠疫情難以控制,美國經濟持續低迷,這讓美國對於本土經濟的保護勢在必行,很難出現本質性的轉變,逆全球化的趨勢已成定局。

而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哪一個黨派對新加坡更加友好。或者說,新加坡有更偏愛哪個政黨嗎?
從歷史上看,在冷戰時期,新加坡偏愛共和黨政府。
是由於已故的李光耀與共和黨高級政策成員的個人友誼,特別是與亨利·基辛格,喬治·舒爾茨和布倫特·斯科克羅夫特這些人關係密切。

但是隨著冷戰結束,任何黨派的偏好都不再那麼重要,因為曾經無論是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在致力於開放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並積極參與亞洲」。
但是,隨著兩黨社會團體聯盟的重新調整,美國政黨制度目前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支持,目前在普通選民中是最弱的。
不過,拜登還是為提出貿易倡議埋下了伏筆:他曾寫道:「錯誤的做法是我們把頭埋在沙子裡並說自己再不想做國際貿易。」
所以,如果拜登上台,至少在全球貿易這一塊,會對特朗普的政策進行一定的修正,不會像特朗普那樣實行極端的「美國優先」政策。

03. 若拜登當選,中美關係將如何?
如果按照此前的預測,這一次美國大選,將是拜登當選,那麼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改變嗎?
要知道,拜登一直標榜自己的國際主義傾向。
長期以來,他一直持有的外交政策觀點是美國應該扮演國際領導者的角色,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因為情緒或利他主義。
換言之,如果美國不努力引導國際形勢發展,那就等於將這個角色拱手讓人,最終產生對美國不利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