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謙益活到老學到老。(藝人IG)
(新加坡20日訊)資深藝人劉謙益1986年加入電視台,成為藝人前當了12年的建屋局工地督工,之後還跟朋友合股開了一家建築公司,主要承包建屋局工程,建造陰溝系統、馬路、泊車場等。
劉謙益接受《聯合晚報》爆料,當年幾乎因為一個錯誤判斷發生意外而命喪工地,幸好他吉人天相,躲過一劫。
原來當年他公司接下建屋局的一項陰溝系統建造工程,陰溝管道都由各個檢修井(manhole)連接。有一天,劉謙益要把用來建造檢修井的水泥井圈從羅厘卸下,由於沒有起重機,他竟然想到用人力把非常重的水泥井圈推下到翻斗車(dumper)內。

他叫兩個工人站在羅厘上推,自己和另一個工人則在翻斗車的斗內接應。他們還特別放置兩條四寸厚的木條,方便水泥井圈滾下來。
他說:「我當督工太久,一時忽略安全。羅厘上的兩人推不動水泥井圈,我們便上去幫忙,突然之間一陣轟然巨響,水泥井圈滾下,把兩根厚厚的木條壓斷,衝擊力大到令翻斗車往後移動。幸好我當時不在斗內,不然肯定粉身碎骨,變成肉醬!」
建築工地有很多外勞,為了能更好地交代工作,劉謙益也學會了一些馬來話和泰語。
「以前的工地雇用很多馬來西亞的馬來人,我須要監督他們工作,就學了幾句巴剎馬來語。」他笑說泰語則是從粗話學起:「如果你講話很客氣,泰國工人可能不聽你的指令,所以有時我兇巴巴的,會罵一些粗話,他們才知道我是老闆,會認真工作,哈哈……」

當年用來建造檢修井的水泥井圈。(受訪者提供)
打過多份臨時工 都是血汗苦工
當工地督工之前,劉謙益做過很多臨時工,包括糖廠工人、搬運工人等,都是出賣血汗的苦工。他中學剛畢業就到裕廊的一家糖廠打工,負責把破碎的糖果倒進滾燙的糖漿,接著用鐵棒擠壓跟攪拌,讓它們融化。
他說:「當年的科技沒有那麼發達,我戴上兩三層手套握住一根鐵棒,拚命擠壓跟攪拌。剛倒出來的糖漿非常熱,好像麵糰一樣,鐵棒很快變得很燙,我得不停得更換手套。工作一整天后,我把手套除下,指尖都變白色,好像練鐵砂掌似的!」
更辛苦的是,劉謙益放工回家沖涼時,身體一碰水仿佛置身冬天,冷到發抖。他解釋:「糖漿是薄荷味,整個工廠房間充滿了薄荷氣味,所以一回家沖涼就好像沖冰水似的,很辛苦!」
劉謙益沒有在糖廠做太久,因為他覺得長期做下去會對身體不好。「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讓我的耐力變得很強。」
離開糖廠後,劉謙益改當搬運工人,負責在碼頭搬運建築材料。他說:「我們白天開工,天氣非常熱,暴曬一整天后,我曬成印度人似的,全身脫皮,連家人都認不出我。好像從糖廠的『冰天雪地』換到『烤爐』工作!」

劉謙益年輕時照片。

劉謙益年輕時在攝影棚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