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大幅放寬,鄰里人潮漸回流,當中金文泰中心一帶超過35家商店為增人手,貼出招聘廣告,有店家稱貼出四五個月仍招不到人。
近來,全島多處鄰里都現人潮,逐步恢復疫情前的熱鬧景象。因此,不少商家也貼出招聘廣告,希望聘請更多人力服務顧客。
本報記者前天走訪金文泰中心,附近有超過35家商店貼出招聘廣告,不論是美容業、零售業、餐飲店等都在招人。然而,不少商家申訴員工難求。
經營藥材店萬和堂的老闆張利(42歲)受訪時說,近來生意恢復不少,因此需要多聘請約四五人。不過,廣告已貼出四五個月,前來應聘的都是50歲、60歲左右的年長者。
「其實若有合適的人,我願意多支付300元到500元(約900至1500令吉)的薪水,時間自由,一切好商量,不過連詢問的年輕人都沒有。」
她指出,由於藥材店的銷售工作也需要爬樓梯排貨等,因此需要一些年輕人來做較為合適。
零售店店長梁女士(40歲)告訴記者,由於新馬重新開放,不少兩年多都沒回家的馬國員工回鄉,因此需要招聘不少兼職的人手來頂班,不過招聘電話也是乏人問津。
金文泰商場不願透露姓名的麵包店店長說:「我們希望請有烘焙行業經驗的人才,但是不少本地人覺得我們給出的薪水條件不夠好,我們已在考慮調高薪資吸引人才。」
保健品店員工南希(55歲)則說,只要有銷售經驗,老闆都願意培訓員工儘快上手,但前來應聘的人不多。

萬和堂老闆張利說,廣告已貼出四五個月,應聘的都是年長者。
有餐飲店出價高達3500元(1萬500令吉),才請到洗碗工。
金文泰中心商聯會會長林海德向新加坡《新明日報》透露,據他了解,原本餐飲店洗碗工的薪水在1000多元至2000元(逾3000至6000令吉)左右,而有餐飲店花了3500元才請到洗碗工。

金文泰中心商聯會會長林海德透露,有餐飲店花了3500元才請到洗碗工。
受訪業者指出,工作遇挑戰、鄰里區缺吸引力、覺得工作累、薪水太低,是難招聘四大原因。
開甜品店的馬傑(40歲)說,她的新店開業三個月,只請到兩個全職員工,其餘10個全是兼職的年長者。
「做甜品上手需要一段時間學習,我們很難用兼職員工來做。店裡一些年長兼職員工也因為記性不好會出一些錯誤,例如粘錯食品口味的標籤等。」
除了上手難,一些成功招聘的員工做了幾天就不做了。「不少員工對工作的期待是期間有休息時間可以閒下來,但是餐飲業比較忙碌,或許一天都沒有歇息時間,一些人嫌累就直接辭職了。」
馬傑說,她請不到人,日做16小時,每天早上6時到店,晚上10時才離開。她也指出,即使給出每小時8元(約24令吉)的薪水也難請到人。
張利則說,很少新加坡人願意在鄰里店鋪工作,他們寧願去市中心的商場。而且藥材店需要一些藥材知識,不少人嫌麻煩不願學習。「鄰里區域嘈雜,還得有耐心和年長顧客溝通。」
梁女士也指出,零售店工作得會擺貨、算帳、銷售、服務顧客,其實不太容易做。
楊向明透露,不少鄰里商家面臨人力短缺問題,空缺職位多,促使員工的選擇增加,商家或得提高薪水和增加福利吸引求職者。
全國商聯總會會長楊向明說,如今人潮回流,商店人手短缺,而不少商家在疫情期間減少人力,加上邊境開放後,不少外勞回國,現在很多商家都在找工人。
「特別是零售業、餐飲業等,一些在疫情時失去工作的人,會到這些行業做臨時的工作,如今他們回去原本的崗位,商家得另外請人。」
林海德說,生意恢復,不少商家為此做準備,但鄰里區一向來很難招人,特別是很難吸引本地人。
「不少在鄰里小販中心、商店工作的都是越南、中國、馬來西亞等外來勞工。而現在不少馬國員工回家,人手更加難請。」
他說:「比起大的海外國家來說,他們的人口流動大,不少人從鄉下到城中打工,而新加坡只能依靠外勞。我們可能得向澳洲一樣提升清潔工的薪水才能請到本地人,不過提升薪水有很多方面的考量,店家或很難負擔高漲的店租和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