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如何看病?英文不好怎麼辦?一文解決問題~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定居新加坡,剛移居過來的人對新加坡的生活環境比較不適應,平時有個感冒發燒,頭疼腦熱是在所難免的。
那麼生病了應該怎麼辦呢……?

「身體不舒服要馬上上醫院嗎?」
「聽說新加坡看病很貴,是真的嗎?」
其實在新加坡生活,如果有足夠的知識訊息,會變得相對輕鬆便利。

新加坡就醫流程
如果生病了在新加坡就醫流程是什麼樣的?
如果覺得身體不舒服,比如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的,這樣的小問題可以去附近的診所就醫,新加坡的診所遍布全島,一種是綜合診所(Polyclinics,通常排隊的人比較多)。
另一種是私人醫生式診所(GP Clinics,速度快便捷)。嚴重的情況,或者診所無法診斷或治好的再去醫院專科。
如何根據自身情況就醫:

新加坡的醫療發達,有不少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醫術精湛,讓病人少受罪,及時得到治療。
我們收集了各科醫生名單(會講華語的醫生),如有需要諮詢,可以聯繫SG公益小助手。

就醫經歷分享
接下來我們分享幾位朋友的就醫經歷。
張女士 28歲 /Citizen 就醫經歷自述:
我在一次晚飯時,不小心魚頭骨扎到喉嚨,疼痛難忍,於是嘗試各種方法去取,魚刺卻越掉越深。
無奈跑到附近的診所,由於魚刺掉的太深,無法取出,醫生建議去醫院檢查。於是我又衝到離家近的盛港醫院急診室。

示意圖
醫生安排做了X光,卻看不見有魚刺,後來又去做CT,結果是:魚刺掉得太深,需要儀器夾出來,但因為是半夜,需要等到隔天主治醫生來做,於是先安排了住院。
因為無法吞咽喝水,只能打了點滴,側身斜躺著,熬到隔天早上九點多開始打麻藥動手術......
醒來後,長長的一根魚刺終於被取出來了,瞬間感覺呼吸都順暢了。

示意圖
醫院帳單寄來的時候嚇了我一跳: 拔根魚刺的費用$4000多新幣,損失我吃400多條魚?
還好後來由醫療保險報銷了。
註:緊急情況,就近診所就醫,如無法治好再轉去醫院。

王先生 42歲(新Citizen)就醫經歷自述:
2020年由於工作原因,我回中國就職。在一次公司體檢時,發現我的腦部有異樣,進一步檢查診斷為疑似腦膠質瘤。
最後在北京天壇醫院接受了手術和放化療,採樣化驗結果顯示大部份為良性,少許是惡性,最終被定級為腦部惡性腫瘤,當時我和家人都非常震驚!
手術和住院期間的所有醫療費用也是讓我們吃驚,花了¥幾十萬,還好有保險報銷了,讓我不用為錢擔心。

示意圖
出院後又面臨著另一個難題:我在家休養的這幾年時間,屬於無薪狀態,基本沒什麼收入。但做為家裡的主要經濟支柱又正是家庭責任重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家裡的日常開銷,孩子的學費,房貸怎麼辦?
當時我想起在新加坡還買過重疾險,於是聯繫了我的保險經紀。溝通後得知我不需要回到新加坡,發診斷報告給他,經過2個月左右的時間,理賠出27萬新幣,錢直接就進了我的新加坡銀行戶頭。當時得知得到理賠時是挺感動的,不止是雪中送炭,更多是心靈上的慰藉。
註:嚴重不緊急,選好醫生和醫院,安排手術住院治療。



趙女士 61歲 (長期准證 )就醫自述
趙女士來新加坡幫兒子照看小孩,有一天總感覺右手不太聽使喚,拿東西不太利索。心想可能昨天去超市買大米時,提的太重扭傷了。知道新加坡看醫生很貴,應該是小問題,扛一下,休養一段時間就好了。
過了幾天感覺越來越嚴重,甚至吃飯連筷子都捏不住了。這才告訴兒子帶他去醫院檢查,檢查過後確診是腦中風。就馬上辦理了入院治療。包括治療和前後門診大約花費 $15萬新幣,(由於沒有給老人配置保險,費用全部是自理的)
註:嚴重緊急,需及時發現到醫院就診
王女士 42歲 病症:血管瘤
王女士腋下血管瘤,後預約手術,前後花費大約10餘萬新幣,其中先由公司團體險報銷5萬新幣,由於公司險賠償額度已達上限,剩餘5萬由個人醫療險報銷。
註:嚴重不緊急,選醫院醫生,安排手術


以上是一些朋友在新加坡的真實的就醫經歷。
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就醫問題,可以文末掃碼SG公益小助手。
免費公益活動
免費的公益活動:
如,健康講座,教育講座,舞蹈課,插花,手工等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