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大圖書館館長彭麗珊博士(右)接受白言孫女閻慧詩(左)的捐贈。(謝智揚攝)
資深藝人白言2019年8月19日離世,在他逝世四周年之際,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央圖書館星期一(14日)舉辦以「白言與1930至1960年代的新馬歌舞團」為題的講座。這次活動由國大中文系研究員葉舒瑜博士主講,重點介紹白言的生平與事業,分享他在加入新加坡電視行業之前,投身歌舞團的經歷。
活動緣起於白言的家人將白言和太太葉青生前收集的物品和文本捐贈給國大圖書館,活動旨在紀念白言,同時答謝其家人的捐贈。白言的兒子閻喬年、女兒閻小青和孫女閻慧詩等親友受邀出席,曾跟白言合作的老同事周全喜和何潔等藝人也在場。

「白言與1930至1960年代的新馬歌舞團」活動旨在紀念白言,同時答謝其家人的捐贈。(謝智揚攝)
白言的孫女閻慧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說,爺爺1999年曾把珍藏了數十年的藏書捐給國大中文圖書館,這次是二度捐贈,「我整理爺爺奶奶的物品後,想把東西交給適合的機構,(新馬娛樂文史研究者)蘇章愷是牽線人,我很放心地把所有東西交給他。」
閻慧詩透露,爺爺的遺願之一是出售生前住的房子。原本跟爺爺同住的閻慧詩,在2021年搬家前整理爺爺和奶奶的遺物,她之後將至少十箱裝有錄音帶、錄影帶、照片、信件、文件、表演目錄等物品交給蘇章愷。
講座會場外展示了部分白言的收藏。(謝智揚攝)
孫女不捨得捐贈爺爺獎座
閻慧詩告訴記者,跟演藝圈相關的物品中,她還不捨得捐贈的是爺爺的獎座,當中包括1996年「紅星大獎」終身成就獎的獎座。
談到國大圖書館舉辦的紀念活動,閻慧詩說:「當然開心,畢竟這是以我們(家人)的能力辦不到的事。另外我想提,很開心我們捐贈的物品能夠幫助到研究者。如果我們選擇把爺爺奶奶的東西收著,只讓家人看,久而久之,在幾代人之後,看的人也許沒感情了,那就浪費了爺爺和奶奶的東西。」
爺爺和奶奶逝世後,閻慧詩經常想起他們,「一路以來,我們一家人的互動很頻密。所以,爺爺奶奶過世後,我們經常聊起爺爺奶奶。」她說,最近問父親,最難忘爺爺說過的什麼話,「父親說,他最記得『做人要外圓內方』這句話。而我,最記得爺爺說『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所以我自小就會注意周遭發生什麼事。」
蘇章愷開心能完整保留收藏品
蘇章愷第一次見到白言是在1996年的紅星大獎,白言當年獲頒終身成就獎,蘇章愷因為叔叔在電視台工作,有幸與白言合照。蘇章愷說:「我專注研究王沙和野峰,白言叔的珍藏中有很多相關的資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研究材料。」他說,白言生前曾交代家人,如果不知道怎麼處理他的收藏,就去找蘇章愷,「後來白言的孫女(閻慧詩)聯繫我,並把收藏品交給了我,令我感到很驚喜,很開心我有機會完整地保留它們。」
蘇章愷覺得與其自己私藏,不如讓研究遊藝場、歌舞團和表演藝術的研究生使用,於是跟白言的孫女討論捐贈給國大。他也透露白言的收藏不少,日後或許會有第三輪捐贈。
新馬娛樂文史研究者蘇章愷是白言家屬和國大中央圖書館的牽線人。(謝智揚攝)
國大圖書館將白言收藏數碼化
國大圖書館在文告中說,很榮幸被委託保管白言的物品,期許這些收藏可用作研究用途,同時加深更多人對於本土藝術的了解。國大圖書館已開始將白言的收藏數碼化。此外,部分物品8月15日起在國大雲茂潮中文圖書館展出。
1999年,白言曾將珍藏數十年的藏書捐給國大中文圖書館。他捐贈的藏書共97本,包括手抄劇本、北馬作家作品、中國劇本、戲劇期刊和舞蹈腳本等。這些藏書是研究本地30至60年代娛樂史,尤其是歌舞團及歌台發展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