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早下班還是輕鬆的午餐時間,你選哪一個?(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關於工作時間,我們都聽過一些相當駭人的描述,像令人聞之色變的996,還有幾年前就流行的「五加二,白加黑」(五個工作日加上兩個休息日,白天加黑夜,都在工作)。
現在,有一名老闆竟然逆其道而行,在社交媒體上宣稱: 只要求員工從早上10點工作到下午4點(我們姑且將這個安排稱為104或「朝十晚四」)。
這位在TikTok以Thatasianmama為名的企業老闆短視頻一出,截稿時已吸引超過180萬人次觀看,好些網民也毫不稀奇地留言表示想為她工作。
問題是,這個104工作制可不是你想像的那麼輕鬆。我們先細讀她的幾句話:
「你認為一般人9點鐘抵達辦公室後,都做些什麼?他們會去茶水間喝咖啡、喝茶、喝水,吃早餐。
所以,我總是跟員工說,不要9點上班,而是10點上班。但是!如果你10點上班,請不要在10點抵達辦公室吃早餐。」
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戰鬥力超強的同事一抵達辦公室就立即開始工作,但一般人啟動電腦後,調適一下心情再投入工作,也是人之常情。
Thatasianmama跟著說,她絕不會要求員工6點才下班:
「任何人從早上9點工作到四點,可能已經在辦公桌上埋頭苦幹了大約6小時。他們的腦子都累癱了,只想著回家,下班後要去哪裡,精神不再集中......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工作效率了。」
關鍵詞來了:埋頭苦幹大約6小時、腦子累癱了。
早上10點到下午4點,恰巧就是6小時。
當然,員工在這六小時內人有三急,或是要吃點午餐,應該不至於不允許,但可以想像無論是上洗手間或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多半都要爭分奪秒,速戰速決。
大家是不是該捫心自問:這個強度適合我嗎?
Thatasianmama在視頻的結尾這樣總結她的看法:
「總之,我寧可員工10點上班。他們在10點之前可以隨意吃喝拉撒,10點正開工,集中精神,4點鐘下班回家,接孩子放學,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放鬆心情,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一點平衡,明早10點再繼續衝刺。這樣反而更有效率。」

不少家長下班後,還得到託兒所接孩子回家。(海峽時報)
概括來說,104工作模式就是:上班前隨意,開工後衝刺,下班後充電,明日再戰。
這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可算靈活工作制的一種,只要員工能準時、妥當地完成任務,在什麼時間、地點完成工作,就相對沒那麼重要。
採納靈活工作制的呼聲自冠病疫情開始,此後常有所聞。
人力部也在3月的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中宣布,計劃於2024年推出靈活工作安排勞資政指導原則,其內容將包括規定僱主須對員工提出的靈活工作安排請求,進行公平且適當的考慮。
但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顏曉芳在宣布這項計劃時也指出:
僱主雖然有權拒絕靈活工作安排請求,理由卻必須站得住腳;員工提出的要求應該合理,而且負責任地利用這項安排。
簡而言之,一個巴掌拍不響。

基於工作性質,一些行業的員工未必能受益於靈活工作制,如餐飲業員工。(海峽時報)
同理,104要成功,也取決於一些視頻里沒提到的因素:老闆有多信任下屬、下屬有多自律、工作待遇是否因為上班時間縮短而受影響。
當然,這樣的工作模式也受限於工作性質,有些網民指出,這種安排只能在一般的辦公室行得通,像餐飲業或服務業員工就無福消受了。
相比於一般朝九晚五,但中間能鬆鬆筋骨、午餐時間還能順便買點東西的節奏,你會更傾向哪一種安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