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部和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正制定一套新的指導原則,以協助本地企業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情況,防止事故的發生。人力部受詢時表示,將在業界和公眾諮詢結束後,確定指導原則內容並公布。
正午時分艷陽高照,噴霧機就能派上用場,為工作場所降溫也為工人解暑。工地還能採用可以監測強風雷暴等天氣變化的儀器,為高空作業的工人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建築工人沙因表示:「下雨打雷時會收到警報。我會立即停工,因為在大雨天氣下我們無法繼續工作。」
建築公司也會以英語和工人的母語,為他們進行安全講解。業者表示有關當局給予的指示和建議,有助他們做好應對準備。
中國建築(南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錢良忠表示:「我們將分配必要資源和技術手段,如使用安全技術輔助工具,來應對惡劣天氣確保員工安全。」
受訪學者相信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將會更頻繁地在我國和附近區域出現。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孟加洛博士表示:「我們將會遇到供應鏈受阻問題,例如當我們的鄰國遭遇大規模洪災或熱浪等極端天氣,可能導致農作物歉收、水源污染等問題。」
學者也建議業者可以增設遮陽設施,並藉助穿戴式傳感器實時監測員工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