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臉書貼文引起了熱議:
一名網友在盛港一家餐館用餐時,向員工索要了一杯白開水,結果被收了1新幣!
消息一傳出,不僅引發了本地網友熱議,還得到了本地媒體的轉載。

來源:mothership
這名網友表示,自己是在兩天前光顧了位於盛港綜合醫院內的一家餐館。
當時,他她點了一杯茶和咖啡,之後又在同一個檔口要了一杯熱水。
出乎她意料的是,當她準備將熱水端走時,員工突然出聲,告訴她需要為這杯水支付1新幣......
當時,雖然心存不滿,但這名網友還是照做了。

網友曬出證據,圖源:FB@Ng Ai Kheng
等找到位置坐下來之後,網友越想越氣。她將這件事上傳到網上,並配文:
新加坡一杯水到底要多少錢?這一小杯熱水居然收費1新幣!這種定價是不道德的!
雖然很多人可以選擇不光顧這家店,但我覺得還是需要有人發聲。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定價不應該成為別人效仿的標杆。它開創了非自然性的通貨膨脹的先例。

雖然這名網友義憤填膺,但並不是所有網友都完全認同她的說法。
有人表示,雖然這杯水是貴的,但發帖吐槽的網友顯然忽略了一個事實,一些餐廳的定價,並不是完全依照材料價格而決定的。

「這1新幣不僅僅是水而已。它還考慮到了員工、服務、洗碗、會計軟體、利潤率、位置、租金等多個因素。當然,這杯水確實很貴。」
當然,大部分網友還是支持發帖網友的說法,並希望當局可以介入控制物價。

「反暴利委員會能否對此做出回應?它們似乎已經『失蹤』相當一段時間了。」
但是還有的人說,雖然考慮到人工費用,一杯水收點錢是合理的。但現實是,新加坡大部分咖啡店的服務人員,完全不值得這麼貴!

「咖啡店現在就是吸血鬼!那些安娣的服務是你能得到的最差的服務!永遠不要光顧他們!」
看起來,面對上漲的物價,很多網友的怨氣都很大。這個帖文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事實上,根據新加坡統計局剛剛得出的數據,小販熟食價格,確實貴了不少,有些失去了以往的「高性價比」。

來源:8視界
去年,在小販中心、咖啡店或食閣用餐,平均要比前年多花6.1%。
這不僅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漲幅,相比之下,2012到2022年十年間的平均漲幅也不過是2.2%......

圖源:8視界
雖然,在新加坡貿工部不久前公布的每月物價報告指數顯示,新加坡3月份的核心通脹率,較2月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但根據貿工部和金管局維持早前的預測,2024年新加坡整體和核心通脹率平均會在2.5%至3.5%之間,「通脹的風險依舊存在」。

圖源:東方日報
應對通貨膨脹下,不斷上漲物價的辦法,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但目前國際經濟大環境不穩,新加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過去幾月深陷數次裁員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