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聯合舉辦的致敬晚宴上,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強調了新加坡華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獨特價值。
他指出,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占多數但保持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社會,華族文化並非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家文化的代表。新加坡華人在尊重其他種族和文化的同時,也保持著自身的特色。

圖源:CNA
李顯龍在今年5月15日卸任總理職務,將領導權交給了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新加坡,以往就有在總理卸任後舉辦致敬晚宴的傳統,當晚新達城會展中心的晚宴就是以此感謝李顯龍過去20年為國家的服務。
華社已成為新加坡發展的重要力量
李顯龍多次讚揚本地華社對國家的貢獻,包括在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中與政府合作共渡難關,以及在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為第一世界國家的歷程中作為重要支柱。他還提到,華社組織在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產生身份認同和歸屬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源:FACEBOOK
李顯龍強調,新加坡人的首要考量應該是國家利益。儘管新加坡華人與其他地區的華人有種族上的聯繫,但新加坡人必須首先認同自己是新加坡人。他提到,新加坡的文化融合了中西元素,並受到東南亞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華族文化。
李顯龍指出,政府一直重視母語教育,並採取措施保持學生對母語和華族文化的興趣。他相信,通過這些努力,年輕一代對本地華人在多元種族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會更積極地推廣本地獨特的華族文化。
為新加坡發展鞠躬盡瘁的李顯龍
晚宴主辦方也向李顯龍贈送103歲本地書畫家林子平的書法作品「惠我無疆」作為紀念。「惠我無疆」出自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周頌》,意思是給予全國無限量的恩惠。

圖源:FACEBOOK
在晚宴上,宗鄉總會會長蔡其生致辭時說,李顯龍擔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的20年間,新加坡把握住繁榮發展的機會,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為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還打造了富有競爭力的經濟體系。他從四個方面闡述李顯龍對華社的貢獻,即全力推動本地華族文化的發展、為推廣華文華語設立可持續的機制與動力、鼓勵培養雙語雙文化人才,以及促進政府與民間的雙向互動。
蔡其生說:「在這種雙向互動中,宗鄉總會扮演了積極的角色,成為華社和政府之間的紐帶。我們將繼續秉持這項使命,推動華族文化和宗鄉會館的傳承與發展,為社會的多元融合、和諧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圖源:CNA
中華總商會會長高泉慶在發言中則盛讚李顯龍從政40年鞠躬盡瘁,為新加坡的發展全力奉獻。他也指出,李顯龍對「老華校生」的身份非常自豪,平日喜歡閱讀華文報、愛聽新謠歌曲,也擔任過多個華社團體的贊助人,對中華文化和新加坡華族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浸濡與認識,他希望李顯龍接下來還能繼續給華社啟發與指導。
最後,李顯龍呼籲大家支持黃循財總理及其團隊,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新加坡。他強調,新加坡華族文化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多管齊下,再接再厲,就能夠讓華族文化生生不息,讓新加坡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他相信,只要華社團結一致,繼續與政府緊密合作,就能繼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