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去年展開修復和翻新工程。(圖:王秀喻)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去年展開修復和翻新工程,要如何在過程中保護好這座擁有137年歷史的建築,又要如何確保博物館可以繼續開放,訪客參觀時不受影響?跟隨記者一起到幕後看一看!
正在進行翻新的國家博物館昨天(17日)開放讓媒體參觀,了解修復工作,近距離觀看建築物一些古老的結構和裝飾。
英國皇家徽章如何脫漆修復?
國家博物館的建築在1887年10月落成,那年正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50周年的金禧年,因此建築外牆上方正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皇家徽章(Royal Coat of Arms)。
記者爬上鷹架,可以看到皇家徽章上象徵英格蘭的獅子以及象徵蘇格蘭的獨角獸。原有的裝飾抹灰其實覆蓋著厚厚一層漆。

為這個精緻的裝飾進行修復時,工人使用環保的化學剝離劑,以溫和的方法去除厚厚的油漆,才不會損壞老化的灰泥。
博物館有很多裝飾抹灰,所以需要很多不同專業的工人去進行維修、補修,把不想要留下來的一些漆料弄掉。
修復團隊也為國家博物館最古老的結構圓形大廳進行了塗料研究與分析,進一步了解裝飾面層的構成、外觀和發展,進而確立這座建築的歷史時間軸。
防止潮氣上升並且「去鹽」
國家博物館的窗拱同樣需要進行除漆修復工作,除此之外,修復團隊也會進行三維掃描或攝影測量,以儘可能修復原有的浮雕和工藝。
負責整個修復與翻新工程的MAEK諮詢有限公司副董事陳慧珊受訪時指出,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結構,所以從地底下其實會有一些潮氣上升的問題。
為了防止潮氣繼續往上升,承包商需要減少水氣的滲入,進行一些防水措施,把可以防水的化學物打進這個古老的結構裡面,然後把水壓下去,讓潮氣無法上升起來。
這些潮氣上升的時候也會把鹽帶上來。鹽分伴隨本地的熱帶氣候和潮氣,可能導致灰泥和磚塊中出現鹽結晶,導致油漆起泡、抹灰破裂和瓦解,以及磚塊表面剝落。
因此,修復團隊採用了敷濕膏技術,儘可能減少牆壁里的鹽分含量。
工程必須避免干擾到訪客
為了減少對博物館運營的影響,博物館在工程進行期間,依然繼續對外開放。
在施工期間,博物館將關閉二樓的展廳以及一樓的史丹福展廳,但博物館其他展覽以及餐飲和零售場所將照常開放。
陳慧珊表示,博物館進行修復的時候不是完全關閉,一些地方還是會開放給公眾參觀,因此進行修復的時候,難免需要考慮到幾個元素。
陳慧珊說,他們必須確保訪客的人流方向和工人的流動方向是間隔開的,確保每個人的安全。
進行修復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噪音,或釋放出一點氣味,因此他們也要減少氣味的流出,並且確保有噪音的工作不能在博物館開放時間進行。
工程將分階段完成

國家博物館從去年9月開始分階段進行修復和翻新,包括恢復建築外觀和更新館內設施。他們也會評估和更新永久展館的內容。
陳慧珊表示,整個工程會分階段完成,預計會花超過兩年的時間。
國家博物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887年,擁有137年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博物館。博物館上一次進行大型的修復工程是在2006年12月,歷經三年的整修後重新開放。
目前進行的修復工作將有助於解決因磨損而導致的常見建築惡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