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來了解下新加坡和各大節日吧~
新加坡基本介紹
新加坡(Singapore),又稱「星洲」、「獅城」,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地處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便捷雨傘一定要常備,既可以擋雨也可以遮陽),溫度在24-35℃之間,襯衫、T恤、長褲、短褲是常備衣物,薄長袖偶爾也派得上用場(地鐵、公交車、商場、宿舍里冷氣跟不要錢一樣,不想凍死一定要帶),但再厚點的,就不需要了。

新加坡主要民族為華族、馬來族、印度族。佛教是新加坡最廣泛信奉的宗教,其次是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和印度教。由於種族眾多,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分別為英語、馬來語、普通話和泰米爾語。其中英語為通用語言。雖然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由於新加坡的華人比例較高,因此漢語也作為生活日常的常用語言,同時在主要交通場所,如機場、地鐵站,以及主要景點、商場等地方均配有中文指引,以及會講中文的工作人員,對於剛入境新加坡的童鞋來說,語言不是問題。

作為多元民族國家,各種文化在新加坡交匯又和諧共存。在長時間的發展中,新加坡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01 農曆新年
春節,在新加坡也稱 「農曆新年」,是華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同時也是供奉神靈和祭祖追思的傳統日子。新加坡華人在春節會送桔子作為新年禮物,寓意「吉祥」「吉利。」
02 耶穌受難日
春分後的第一個星期五是用來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又稱「Good Friday」。許多新加坡的基督教徒會在這一天食用特別的十字架麵包。

03 開齋節
開齋節在新加坡稱為 「Hari Raya Aidilfitri」 或 「Hari Raya Puasa」,標誌著回教徒齋戒月結束。齋戒月為期 30 天左右,回教徒在這段期間從日出至日落嚴格禁食,不吃飯不喝水,克制私慾、自省懺悔贖罪,也激發對貧困者的同理心。虔誠的回教徒在這個月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敬拜、行善舉、施憐憫。每年開齋節前後,新加坡芽籠地區(Geylang Serai)會舉行隆重的亮燈儀式以慶祝節日。

04 衛塞節
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佛教徒紀念佛祖誕生、成道和圓寂的日子。新加坡的衛塞節慶典從黎明破曉便開始,當佛教旗幟升起時,信徒高盛頌唱,還會將鮮花、蠟燭和香燭等貢品敬奉給寺廟,他們在這一天只吃素。同時還會組織大規模的醫院獻血活動、去老人院探望孤寡老人或向窮人派發紅包。還有些信徒則放生籠鳥和動物,象徵佛教的解脫精神,或誦經數小時。

05 哈芝節
哈芝節 (Hari Raya Haji) 為期四天,用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 (Prophet Ibrahim) 對真主虔誠的信仰和信任。在這一天新加坡的回教徒會宰殺牛羊,感謝真主。之後,回教徒心懷感恩地拜訪父母、走親訪友,放鬆心情,休閒聚餐。人們不會大肆狂歡或大吃大喝,比起物質需求,哈芝節更注重精神需求。

06 國慶日
8月9日為新加坡國慶日。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一個有主權和民主的獨立國家。每一年的這一天,濱海灣都會舉行大型的國慶慶典(NDP),有紅獅跳傘隊的精彩表演,陸軍、海軍、空軍和警察部隊震撼的閱兵儀式,也有歌舞表演及盛大的煙火。國慶慶典雖然每年只在 8 月 9 日這一天舉行,卻是早在三四個月前就開始進行彩排,而在國慶日正日前的兩個周末都會舉行預演。

07 屠妖節
屠妖節(淡米爾語稱為 「Deepavali」,印地語稱 「Diwali」,也譯為 「燈節」)象徵正義戰勝邪惡,是新加坡其中一個重要的民族文化節慶。在這一天,新加坡成千上萬戶信奉興都教的家庭,也和全球興都教徒一樣,在家中點起溫暖的黃色油燈,一起向掌管生育和繁榮的吉祥女神拉克希米 (Lakshmi) 等上天神靈禱告祈福,同時互贈禮品,一同分享美食盛宴。

08 聖誕節
新加坡的聖誕節節慶活動可長達一個月,整個城市的各大角落都會披上聖誕裝飾,大商場打折促銷,街頭藝人集中在繁華街道表演。烏節路還有聖誕亮燈活動,始於1984年。每年的十一月,烏節路都將變換成聖誕仙境,從東陵方(Tanglin Mall)到獅城大廈(Plaza Singapore)都會有燈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