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一對好友在組屋區合開發廊,為回饋社會,每天指定一小時免費替樂齡人士剪髮,平均每個早上有逾30名長者光顧。
髮廊New HairStory位於宏茂橋8道,由兩名分別任設計師與髮型師的吳玉珠(46歲)與賈萍(42歲)合開,兩人是以姐妹相稱的密友。
創辦人之一吳玉珠表示,前年底於勿洛一帶開設第一家髮廊,過後陸續在宏茂橋及金文泰開店,當初就萌生以生意回饋社會的理念。
「我和合伙人對通過生意做慈善,藉以回饋社會的理念相同。因此開始了每天上午10時至11時,分別在三家店替65歲以上的建國一代免費剪髮的服務。」

媒體記者實際到宏茂橋的髮廊採訪,據觀察其開設地點周圍不乏其他同行,在300米長的同條街上就已有六家髮廊,競爭可謂激烈。
吳玉珠說:「關鍵在於賺錢的同時,能幫助一些老人家減輕經濟負擔,回饋並善待這些樂齡者,將心比心。」
賈萍也表示,自從推出此項促銷,髮廊早晨時經常爆滿,有顧客甚至在開門前20分鐘就出現等待,平均每天早上一個小時就有逾30名顧客,反應相當踴躍。
新加坡這位公眾倪鳳月(72歲,退休人士)就說,免費剪髮的服務好,可以讓區域的年老人士受惠,特別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樂齡人士。
楊先生(85歲)也說:「我已光顧兩三次,都已上了年紀,已經沒有收入,所以能省則省。」

顧客也很窩心買食物請吃
也有人不好意思不付錢,或買食物請吃,或轉介他人捧場。
吳玉珠表示,有顧客剪完發後,為表達謝意,還特地買食物請全體員工吃,十分窩心。
宏茂橋分店負責人表示,有些顧客則會介紹其他人來光顧。
「不少樂齡人士的家人得知後,也隨之來捧場,帶動髮廊生意。」
髮廊也已經變「情感聯絡站」

髮廊變「情感聯絡站」,老漢每隔兩天就來剪髮,原來是為和美髮師聊天。
吳玉珠也說,髮廊有碰過一名老漢,每隔兩天就來剪髮。 「他的頭髮其實已寥寥無幾,但還是不時來剪,其實他真正喜歡的是和理髮師談天、互動。」
她說有些樂齡人士也將此當成和朋友及街坊聚會時光,在等待剪髮之餘,會在髮廊外的凳子坐著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