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於中國大陸,死於新加坡。
他靠「偷渡」起家,一生經歷跌宕起伏。從跌落谷底到東山再起,他用了不到10年。
他為新加坡發展獻出不少力量,在他去世後,李顯龍曾發信弔唁。
比起其他船王,他的家族是至今唯一富過四代的家族。他是曹文錦,中國香港「最後一個船王」,

8月12日,萬邦航運集團創始人、前中國香港船東會主席曹文錦因病在新加坡逝世,享年94歲。李顯龍在弔唁信函中,稱他是新加坡的老朋友,為新加坡政府提供了不少海事業的專業諮詢。
新加坡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新達城,前主席正是曹文錦。

新達城(左)
1985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親自到訪香港,邀請曹文錦和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邵逸夫等多位富豪,一同到新加坡投資新達城的建設。
回顧過去,曹文錦的船王之路既充滿傳奇,亦重重驚險。正如他在回憶錄的序言中寫的那樣:「在我的一生,有過不少驚險的經歷,事後回憶,可以說是多姿多彩,不枉此生。」
浦江少年郎 長子撐家
1925年,曹文錦出生於上海浦東一個優渥人家。他的祖父曹華章靠在黃浦江邊駕小木船運輸乘客起家,創立了「曹寶記」運輸公司,利潤可觀。而他父親曹隱雲是上海勸業銀行的總經理,母親則在上海南京路上開了一家珠寶金鋪——「天寶成銀樓」。

勸業銀行發行的貨幣樣本,圖源:首席收藏網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曹文錦並沒有富家公子的放縱享樂和優越感。1945年,20歲的曹文錦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就開始接受密集的商業訓練。從祖父的航運生意,到父親的進出口貿易,再到母親的珠寶生意,他每天要學習工作十幾個小時,常常累得回家倒頭就睡。
曹文錦在《我的經歷與航運六十載》回憶到:「一天跑三個地方,確實相當辛苦。不過,我明白自己作為長子的責任。所以再辛苦,我也要硬著頭皮,撐下去。」
兩年的「壓迫性」訓練,讓曹文錦從一個剛走出象牙塔的學生成長為航運、金融、進出口貿易等多方面的有擔當及主見的行家。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協助父親在廣州、天津、福州、青島等地開展業務,並親自創立了香港分公司。

曹文錦(右二),右一為其妻曹周美琦,左一為其母親吳娛萱,左二為其父曹隱雲
赴港創業 一波三折
1948年,上海灘風雲突變,曹文錦冒著風險將10萬美金的資金撤離上海,轉移到當時仍舊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曹文錦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10萬美金,竟會成為日後曹家及一眾公司職員的救命稻草。
1949年前夕,曹文錦到達香港。彼時他身上什麼也沒帶,因為他堅信等局勢穩定之後他還能再回來。但現實給他上了一課——曹家在大陸的家產全部被沒收,頃刻間蕩然無存。
一幫人落腳在香港,總不能靠10萬美金坐吃山空,曹文錦開始籌劃賺錢。他給留在天津的分公司寫信,問有何生意可做。天津舊部很快回復他,由於台灣島上經濟封鎖,大陸的土特產運不出去,急需的汽油、橡膠等化工產品又運不進來。
曹文錦聽此,毫不猶豫地與人一起合租了一艘小輪船,從日本搞到一批化工產品,又找到了土特產銷售渠道,開始偷偷和中國大陸做起了以物易物的生意。
後來,1950年韓戰爆發,大陸對這些化工產品的需求也更加急切。熟門熟路的曹文錦便一把抓住這個機會,用40萬港元購入一艘1200噸的舊貨輪,成立大南輪船公司。很快,他又用98萬港元購入第二艘舊貨輪。

大南輪船公司印花稅票,當時的5000多港幣已經是巨資,圖源:7788.com
幫大陸「偷渡」的生意可不好做,要冒很大的風險。事後回憶起來,曹文錦依然心有餘悸。「來回一趟要三個月左右,船上不能及時通訊。小船一離港,我和夥計的家眷,就望眼欲穿等著他們回來。」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識准機遇、敢於冒險的曹文錦藉此真正有了自己的輪船,發展起了屬於自己的航運事業,漸漸在香港站穩了腳跟。

但事情總不會這般順順利利。沒過多久,大南公司一艘船觸到水雷,被炸沉海底,卻沒有得到一分賠償。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在大陸的生意也出現問題,各地經理在電話里跟曹文錦叫苦不迭。
更糟糕的是,因為先前幫中國大陸運過物資,大南公司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不准進入美國港口;不能使用美國生產的石油、潤滑油及其它所需物品;不能與美國公司做生意;甚至不能以美金結算生意......
這可能是曹文錦航運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了:跟大陸的生意黃了,跟其他國家的生意也因為黑名單事件受到影響。曹文錦開始進入東南亞市場。
1958年,曹文錦和馬來西亞富商郭鶴年合作,與馬來西亞政府一起合辦馬來西亞國際航運公司。因為曹文錦牢靠的資本加入讓眾人看到了可行性,大家一呼而應。集團成立後郭鶴年為主席,曹文錦為副主席。

因為虧損,馬來西亞國際航運公司2012年2月初在吉隆坡宣布將撤出班輪定期運輸航線,圖源:www.ufsoo.com
之後,曹文錦還和日本住友集團與馬來西亞政府合辦了可維修最大船隻的造船廠,並在之後代表私方購買了政府持有的所有造船廠股份。
世界級大家 享譽世界
1962年,美國將大南公司移出黑名單,但曹文錦並非就此四平八穩地成為航運巨子。面對變幻的形勢和重重困難,曹文錦用一系列令人讚嘆的操作助他成為大亨。
60年代初,當時香港船東幾乎都只有舊船,年年返修驗船頗為耗資。曹文錦在沒有資金、沒有抵押的情況下,硬是憑「個人擔保」與日本日曆船廠簽約,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造出了一條新船。在曹文錦的開拓與積極爭取下,大南公司的新船時代開啟了。

曹文錦將這艘船命名為DONA NANCY,DONA拉丁文是太太的意思,NANCY是他母親的名字,圖源:喜馬拉雅
1965年,因為與合作夥伴觀點發生分歧,大南公司分家,曹文錦領著大南公司的老職員們,創辦了今天的萬邦航運。此後,萬邦在曹文錦的帶領下迅速成長,船隊規模不斷擴大。

現在的萬邦集團,圖片來源:華商名人堂
70年代後期,曹文錦預感航運業將面臨巨大危機,未雨綢繆將船隻數量從30艘減為15艘,完美避開了隨後因石油危機導致的經濟蕭條,成為這場經濟災難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而等到80年代後期,曹文錦又看準經濟低迷過後船價低廉的時機,一舉購進多條巨輪,在世界各國港口開設分支。
到了1986年,曹文錦受泰國政府邀請成功「拯救」了政府的的國際船務公司。曹文錦兒子曹慰德接手後更是船務公司帶上新的軌道。1994年,曹慰德將泰國國有航運公司United泰國聯合航運公司重組,並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在同一年,曹文錦開始在新加坡投資。

曹慰德在帶領泰國國際船務公司上市後,個人財富從2500萬美元增加到2億美元。他後來加入泰國國籍
1990年代初期,曹文錦將集團的散裝貨運業務基地遷移到新加坡,據李顯龍所說,這為「當時正準備投資擴建港口承載量的新加坡打了一支強心針」。到了2006年,集團的新加坡辦事處負責管理已經超過80艘船艇。萬邦集團總部,也坐落在新達城內。

圖源:時代財智
如今,萬邦航運逐漸成為世界性的航運集團,曹文錦本人也與包玉剛、董浩雲、趙從衍並稱為「香港四大船王」。

圖片來源:華商名人堂
熱心公益 獲獎無數
除了是成功商人的這層身份,曹文錦還是位反哺社會的慈善家。他與母親成立了曹氏基金會,長期往裡捐款,幫助有需要的新加坡中老年人。

曹氏基金會在新加坡經常舉辦活動
他的慈善理念也影響到了下一輩。目前,曹氏基金會的的領導人是他的女兒曹慰萱,曹慰萱還因慈善登上了《時代財智》的雜誌封面,被稱為「懸壺濟老」的船王公主。
他的兒子曹慰德,也曾登上《中國慈善家》封面,足以見得曹氏一家已經將「慈善」作為家族基因傳承下來。正如雜誌標題所說,曹文錦和他的後輩,「讓成功和財富變得更有意義」。

圖源:中國慈善家
為了表彰曹文錦為公益所付出的努力,2008年,新加坡為曹文錦頒發了「榮譽市民獎」,肯定他為新加坡做出的貢獻。2006年,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也為曹文錦頒發「銀紫荊星章」。

銀紫荊雲帳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予長期擔任公共事務及志願工作的領導人物的勳章
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曹文錦曾將自己歸納為十二個字:「認、忍、人、銀、慎、誠、儉、勤、信、義、勇、智。」在他的辦公桌上,更是長期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貪是失敗之本」。
一代船王的崛起實屬不易,少年時期的積澱、機遇面前的勇敢、低谷時期的堅持、平穩階段的創新,種種特質缺一不可。曹文錦的逝世,或許也代表著中國香港航運業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驚險而輝煌的一生,這些被記錄在文字里的跌宕起伏,將繼續延續下去,和他的家族一樣。
(本文參考了華商名人堂、時代財智部分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