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時報》資深教育記者Sandra Davie與新大校長江莉莉(Lily Kong)教授就新大加大培養企業家的力度進行了深度交談。

新大校長江莉莉(Lily Kong)教授
許多新加坡人都知道Ninja Van送貨服務;奢侈品愛好者也肯定對Reebonz--購買和銷售奢侈品的電子商務平台不陌生。這兩家公司都是由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學生創辦的,他們在本科期間參加了學校的創業課程。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其他學生初創企業也名聲鵲起,包括:Homage,該公司將將護理人員與尋求幫助的老年人聯繫起來;Tech in Asia,亞洲科技社區的媒體、活動和就業平台;以及二手車市場Carro。
在未來幾年,新大不但希望更多的學生創業企業能夠家喻戶曉,而且也希望其畢業生因為具有創業精神而受到僱主的青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MU正在加強其創業課程和硬體設施--為那些想嘗試創業的人提供各種各樣的課程,從創業專業到為有創業好點子的學生提供創業孵化課程。
SMU目前也正考慮向大專院校、理工學院和其他大學的學生開放部分創業課程。校長江莉莉教授近日宣布,新大的目標是通過將城市校園定位為一個匯聚點,將志同道合、擁有不同才能和想法的人聯繫起來,從而增加其「創新密度」。

目前正在建造的Tahir Foundation Connexion(翁俊民基金會薈萃樓)的概念圖。該建築中會有一座「創新橋樑」,為初創企業提供5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在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學生、校友和社群中培育創新和創業精神。圖:新加坡管理大學
為了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目前正在建設的Tahir Foundation Connexion(翁俊民基金會薈萃樓)項目將包括一座創新橋樑,它將為初創企業提供500平方米的孵化空間,並將為新大學生、校友以及更大的社區提供一個促進創新和創業的環境。而隨著新加坡管理大學從東協地區的核心城市,如曼谷、胡志明市、雅加達和馬尼拉等開始,在世界各地設立全球中心,學生們也可以期待更多的全球接觸機會。江教授說,這些中心將成為新大的「城市足跡」,幫助尋找機會,協調和策劃大學的活動,如協調學生實習、浸入式學習和社區服務項目等。她也解釋了為什麼新大要加倍努力培養企業家。
註:本文原載於《海峽時報》2019年3月25日,作者是高級教育記者Sandra Davis,由平台翻譯整理,翻譯過程中有少量刪減。查看英文原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