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華盛頓他們裡面根本找不出某個人或某個家族有資格作為天下共主,所以才會建立總統制政體。

李光耀
再看美國歷史上的各行的開山之祖,他們在原來的歐洲國家可能是某個手藝大師的幾代弟子。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講究尊師重教,不具備太大的創新能力。
但是到了美國一切都是新鮮的,可以說沒有條條框框。同時美國當時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必須因地制宜而不能一味地墨守歐洲的常規。這一切都為在歐洲基礎上進行大規模創新提供了條件,慢慢發展成為整個社會的創新文化。
同時美國的文化也鼓勵年輕人去冒險,全社會對自主創業持極大的包容。
比如好萊塢就有好多的西部題材的電影,內容大多是在美國19世紀後半頁主人公離開有著成熟的社會體系和基礎設施的東部;跨過密西西比河進入西部大平原建立農場,其本身就是一部勵志的創業過程。
而且美國在二戰後電子產業的發展,很多都是比爾.蓋茨這樣的年輕人自己搞出的初級產品。

比爾蓋茨
相比之下我國對於年輕人的創新創業還不夠友好。從歷史角度看中華民族屬於農耕文明,講究安土重遷和家族傳承,極度匱乏西方那樣的殖民或海外淘金的冒險精神。
到今天也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文化思維濃厚的國家,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強調一切聽老師的話;自然不容易培養創新思維。而且在我國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相對來說都不是那麼富裕,也就很難有空間讓年輕人去折騰。
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人才前往美國,才能取得在其它國家根本想不到的成功。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空有想法,可既沒有親人支持、也沒有富人或企業提供最起碼的物質條件。
但是到了美國只要找到願意同你合作的美國人,那麼一切條件都會水到渠成。

中國年輕人創業
但從李光耀這本書出版到現在已經過去八年時間,美國雖然依然強大但的確已經有所衰退。
比如美國的人才戰略首先就依靠其寬鬆的移民政策,而這些年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歧視越發嚴重,已經迫使很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
美國至今也沒有完全從次貸危機中恢復過來,再加上近幾年嚴峻的經濟形勢;其企業科研經費已經有所縮減又出現了管理不善,比如波音客機的改進升級就發生了嚴重問題。
雖然仍有最多的創新人才,但美國整體去工業化導致科研成果市場轉化困難;也開始逐漸制約美國科研體系出成果的能力。
這些問題都是美國的整個社會體製造成的,不可能靠領導人來扭轉。所以我們要正視美國的強大與中國的不足,但也要有信心將來能夠超越美國。
參考文獻
[1] 新聞人物: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新華網.2015-03-23
[2] 美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2015-06-13
[3] 背景資料:美利堅合眾國.新華網.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