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新加坡與販毒行為勢不兩立,一直堅持以死刑對付毒販。(聯合早報)
作者 倉吉
在社會治安的治理上,新加坡的嚴刑峻法,有著相當結實的民意基礎。
新加坡內政部時隔兩年再次就公眾對死刑的看法展開調查,對比2021年和2023年的調查結果,更多人認同使用死刑對付包括謀殺和販毒等嚴重罪案,並且認為死刑比判處終身監禁更具威懾力。

(聯合早報製圖)
去年4月至6月間,內政部向約2000名15歲及以上,不同種族和性別的新加坡居民進行面對面訪問。此次訪問保留2021年調查中的問題,問題的表述方式大致不變,以確保兩次調查結果的可比性。 內政部9月19日公布這項調查的結果。
2023年的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77.4%)非常同意或同意使用死刑對付嚴重罪案,比2021年調查中的73.7%,高出3.7個百分點。
調查還發現,多數民眾對新加坡的刑事司法體系有信心。

多數民眾對新加坡的刑事司法體系有信心。(聯合早報)
2021年和2023年的調查都顯示,約88%的受訪者認為在死刑案件中,被告會獲得公正和嚴格的調查與審判。
不過,在2023年調查中,84.3%受訪者認為新加坡的刑事司法體系有足夠措施避免誤判死刑的情況,比2021年的85.3%下降了一個百分點。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今年5月8日在國會發表「全國毒品管控政策」的部長聲明時,便已引述內政部和全國防止嗜毒理事會聯合進行的這項調查結果,說明死刑獲得公眾強有力的支持。
政府對這項民意調查的結果高度重視。因為西方和新加坡的一些人權分子經常在死刑的課題上跟新加坡糾錯不清,並毫無根據地認為,新加坡對死刑的支持度逐年下降。這項調查結果是強有力的駁斥。
儘管新加坡的立場堅定,反對新加坡以死刑對付毒販的個人和組織相信不會就此銷聲匿跡。

新加坡中央肅毒局。(聯合早報)
其中以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炒作的反對聲音最大,他作為國際著名的企業家,對反對死刑的人權分子是一大支持力量。
布蘭森於2022年10月10日發博文,指新加坡幾近頑固地繼續執行死刑,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尚穆根隨即發出請柬,邀請布兄來新與他進行電視直播辯論,正反兩方可暢所欲言,把話說清楚,也許我們可從中了解人權主義者反對死刑的人道理念。
人權、人道,並非西方人或是西方民主的專利,為何我們的做法不同,就被冠上反人權、非人道的罪名?
可惜布蘭森不敢接下戰書,是怕他本身的論據站不住腳,還是擔心反過來被新加坡說服?

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指新加坡幾近頑固地繼續執行死刑,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海峽時報)
內政部今年2月宣布,今後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五為「毒品受害者紀念日」(Drug Victims Remembrance Day)。
2024年5月17日,是新加坡首個毒品受害者紀念日,以紀念因毒品和嗜毒受到傷害的無辜者,提醒新加坡人時刻警惕毒品對人對社會的危害。
新加坡別開生面發起的紀念日,顯示新加坡嫉「毒」如仇,與毒品勢不兩立。
西方的人權主義者反對新加坡死刑的聲音越響,對新加坡反毒立場的宣傳力度也就越大。
也許尚穆根明年可邀請布蘭森來新出席「毒品受害者紀念日」的活動,不辯論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