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愛上填畫,勾勒出生活的別樣精彩!本地一名85歲的阿公晚年生病時愛上填色,為30多本填色書換上七彩新衣。如今阿公安然離世,親友在靈堂上張貼出300多幅作品,將這份堅韌、不放棄的愛與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也許你想不到,這些看似充滿童趣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老年人之手 —— 85歲的老人家蔡開春。蔡開春上個星期六(9月22日)安詳離世,家人為他盡心置辦喪事,更在組屋樓下貼滿他生前用心所彩的300多幅填色作品,讓人看了感動滿滿,同時也送老人家最後一程。

(蔡開春和大女兒蔡麗華互動)
拿起畫筆 一塗就是三年
蔡開春的孫女林湘萍接受《8頻道新聞》採訪時表示,外公是一個「白手起家」生意人,一生都秉承著堅強、自律以及樂觀的精神,對待事情更是一絲不苟。
「阿公三年前身體出現狀況,要做心臟手術,醫生說有風險,但他堅稱自己要活著出來,陪伴阿嫲。」術後醫生建議他開始塗色,「讓頭腦保持清醒,還能鍛鍊肌肉的控制」,阿公欣然接受。

(一些填色書籍)
就這樣,還在病床上的蔡開春打開兒女買來的填色本,一方面想著鍛鍊自己,另一方面藉此豐富生活,讓心靈更平靜。他堅韌的個性,就連醫生看到都覺得不可思議。
「阿公近些年常常進出醫院,但是他住院時也還能堅持填色,通常是建議他一天兩張,但他經常超額。」可見,蔡開春對於填色是樂在其中。
塗完一本,再來一本。林湘萍表示,阿公對待填色嚴肅認真,「不僅塗的時候不可以出線,連顏色也要搭配得宜。」最有趣的是,他填完後還會要求家人再幫他「補貨」。
林湘萍開玩笑說:「我自己試過塗色,但塗一塗就沒有耐心了,哈哈。不過我的孩子會跟著阿公塗色,是他們之間留下的美好回憶吧。」

(蔡開春曾孫女謝樂佳和他一起填色)
蔡開春的子女一直以來竭力照顧父親,看到父親的一張張畫作,感觸尤其深刻。女兒蔡麗金便決定在靈堂上,張貼出父親生前的作品。而將作品保留下來,也正是父親的希望。
林湘萍說,阿公近幾個月視力開始下降,為了不讓他塗色時感到辛苦,家人便將複雜的圖面,更換成幼兒圖書那種更大的填色圖案,讓阿公不會那麼辛苦。

(謝樂佳在喪禮時觀看曾祖父的作品)
彩色鉛筆 見證直到白頭的愛
「阿公是福建人,講話很大聲」,但卻獨獨鍾愛填色。林湘萍憶述:「阿公很自律,他患有三高,但通常都自己在家量血壓、量血糖,還自己打針。他填色也是如此,飯後就去塗一塗,十分自律。」
而蔡開春的這個愛好,更深深影響到老伴。他鼓勵老伴加入其中,兩人一起填色。林湘萍說:「阿嫲是一個很簡單的女人,她不會看時鐘,給她很多錢她也不會數,更不是一個動筆的人,但她就是願意彩顏色,因為她看到阿公的例子。」
林湘萍透露,阿公曾告訴她,阿嫲彩顏色的樣子很可愛,也很有趣。老伴病逝後,蔡開春經常翻出她生前的塗色作品,並為沒有塗色的地方繼續上色。
「我覺得,這是阿公在思念阿嫲,這是他們之間情感的紐帶,有很深的意義。」
小小填色紙 傳遞更大的責任
如今阿公辭世,這些填色紙之後要如何處理呢?超過30多本的填色書,被林湘萍視為珍寶。「本來想過要燒掉,但我跟阿姨說不可以,要拿回家整理。以後會給更多人看吧。」

「阿公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是他的所作所為是活例子,他的畫鼓勵更多人要堅持下去,尤其是堅強的對抗病魔。」
林湘萍表示,新加坡有很多年長人士,雖然家人會鼓勵他們多出門,但還是很多人待在醫院,沮喪度日。因此這樣的填色活動很有意義,既是社交的好方式,又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還能磨鍊心智,變得「更有耐心」。
蔡開春的親人希望藉由這個暖心故事,激勵本地年長者樂享晚年,填補出屬於自己的晚年光輝色彩。
(以上照片:受訪者/林湘萍)
- CH8/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