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儘管美國和中國之間長期的貿易糾紛拖累了經濟增長,但經濟增長仍然疲弱,新加坡經濟可能在第三季度擺脫了技術性衰退。

接受調查的11位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顯示,預計2019年7月至9月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比上季度增長1.5%,經季節性調整和按年計算。這將標誌著第二季度下降3.3%的復甦,這是近七年來的最大收縮,但分析師表示,由於全球需求進一步顯示步履蹣跚,前景仍然疲弱。
Maybank Kim Eng銀行的經濟學家Lee Ju Ye表示:「預計第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將保持疲軟,並略微避開技術性衰退。」她說:「製造業可能會繼續處於衰退之中,而服務業將得到金融部門,旅遊相關服務和商業服務的支持。」
衰退的標準技術定義是經濟收縮連續兩個季度。
調查發現,預計新加坡第三季度GDP將比去年同期增長0.3%。經濟在4月至6月增長了0.1%,是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的年度增長,當時下降了1.2%。
像許多其他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體一樣,新加坡受到全球需求降溫和中美貿易戰升級的沉重打擊,這打亂了世界供應鏈,打擊了商業投資和企業利潤。
貿易緊張局勢和電子行業的周期性低迷給新加坡的製造業帶來了特別的打擊。
路透社上周接受調查的所有11位經濟學家均預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於10月14日(即宣布第三季度GDP的同一天)進行半年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預計新加坡政府還將在明年大選之前推出慷慨的預算,因為執政黨試圖安撫因經濟衰退而感到壓力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