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早在英國殖民政府將牛車水定為中國移民的居住地之前,這裡就已經有一個小中國社區。牛車水是新加坡最大的歷史保護區,包含了不同發展時間的四個子區域:直落亞逸Telok Ayer(1820年代發展)、水車Kreta Ayer(1830年代發展)、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1880年代後期)和武吉巴梳Bukit Pasoh(1920年代初發展)。
上期介紹了具有馬來文化特色的甘榜格南,本期為大家介紹充滿華裔特色的牛車水。


牛車水是有悠久歷史傳統的老街,是新加坡的唐人街,雖然如此,這裡可看見新加坡多元種族和睦相處的一面:興都廟、回教堂與華人寺廟在牛車水毗鄰而居,和諧並存。馬里安曼興都廟 (Sri Mariamman Temple) 和詹美回教堂 (Jamae Mosque) 位於橋南路,新加坡佛牙寺龍華院 (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 也坐落於此。


在這裡可看見新舊元素融入在炫目迷人的時尚魅力之中。現代購物中心、各色小販和百年老店毗鄰而居;在充滿特色的小巷中漫步,會看到手工藝人製作的各種古色古香的工藝品;這裡眾多的餐館、酒吧、藝術畫廊和紀念品商店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夜市燈火輝煌,有點像中國的廟會。


牛車水不但保留了華人的歷史建築,也承續了華人文化。每逢與華人相關的節日,此處將會有應節的裝飾和慶典活動。在每年的農曆新年期間,街道上將掛滿彩燈,旅遊局舉辦街頭表演、花車遊行、舞獅比賽。


在中秋節期間,街上掛滿燈籠,當地委員會也會舉辦歌舞秀、提燈籠遊行等活動。牛車水總是能夠讓人盡情陶醉於新加坡傳統華人街區的節日氣氛。


接下來看看牛車水四個子區域各別的特色:
• 直落亞逸
此區域擁有早期(Early)、過渡期(Transitional)、晚期(Late)和藝術裝飾(Art Deco)風格的店屋。這裡是福建社區和南印度穆斯林社區的定居處。

• 水車
此區域的店屋主要是過渡期(Transitional)、晚期(Late)和藝術裝飾(Art Deco)風格,以兩到三層高為主。這裡是廣東人社區定居的地方。

• 丹戎巴葛
此區域的店屋主以兩到三層高的店屋,有早期(Early)、過渡期(Transitional)、晚期(Late)風格。新加坡的第一個城市更新項目在此進行。

• 武吉巴梳
位於丘陵地形,此區域的店屋以過渡期(Transitional)、晚期(Late)和藝術裝飾(Art Deco)風格,兩到三層高為主。在60年代,這裡的恭錫路(Keong Saik Road)曾經是著名紅燈區,如今是酒廊、精品酒店和辦公室林立。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發展建設方面,還是文化傳統方面,華人已經在新加坡留下了深深的腳印。下期我們將繼續探索下一個歷史保留區——小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