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民眾慶奇招送疫鼠,盼牛轉乾坤

2021年02月13日   •   5985次閱讀

冠病疫情至今仍籠罩全球,或多或少影響亞洲各國民眾慶祝農曆新年的心情。然而,不少購物區在農曆新年前依舊張燈結彩;民眾則選購金桔盆栽、豪華手機、清洗佛像;再加上商家別開生面的「舞牛」表演,大家都希望在鬱鬱沉沉的疫情之中,營造春節喜氣迎接牛年。

泰國首都曼谷這家購物中心外一片紅彤彤的燈飾,為當地新春佳節增添洋洋喜氣。(法新社)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民眾農曆新年前到當地一座寺廟清洗菩薩像,希望塵埃盡去讓來年煥然一新。(路透社)

加拿大奢華手機製造商Mobiado在越南推出售價1.18億越南盾(約6800新元)的限量版24K金牛手機。(法新社)

側記:日本寒冬過年 遊子糕點寄情

作者:符祝慧

去年,我在新加坡度過農曆新年,離開時正是冠病蔓延初期。本以為疫情幾個月就能結束,沒想到一年過去了,冠病仍在世界各地肆虐。日本的疫情嚴峻,很多旅日華人無法回到本國過新年。

在異國他鄉的寒冬里,鄉愁更濃。年關將至,一些旅日新加坡人在社交媒體群組裡,紛紛念起新年糕點。一些還自己動手製作肉乾和糕點,即使無法回國,也要迎接一個有家的味道的農曆年。

旅居日本的卓瑞蓮就告訴記者:「我太想念新加坡的新年糕點,家人知道我回不去,寄了一些食譜過來。我第一次嘗試做黃梨撻,送給在這裡的新加坡朋友嘗嘗,還算成功!」

卓瑞蓮的兒子在新加坡念書,她說:「以前,只要買張機票就可以回家與兒子團圓。冠病疫情持續肆虐,今年的農曆年只能與他視頻了,想想也還是叫人難受。」

被派駐東京的銀行主管符永澤,去年底本有機會回新加坡辦事,順便探望許久不見的家裡老人。後來因日本疫情轉急,基於防疫措施行程取消,他和妻兒一家四口今年只好在東京過春節。

他說:「日本沒有過農曆年的風俗,大年初一得照樣上班。我們家雖不是很重視傳統,但除夕晚還是會帶家人到中華料理店吃團圓飯。」

橫濱中華街舞龍舞獅因「緊急事態」臨時取消

日本橫濱中華街因疫情蔓延,少了大型活動,往年佳節氣氛濃郁,今年冷清許多。(符祝慧攝)

要想在日本感受農曆春節的氣息,最好的去處是華人餐館居多的橫濱中華街。當地延續傳統,年年都會主辦舞龍舞獅迎春活動。今年的中華街上雖也張燈結彩,卻因當局延長了「緊急事態」措施,很多大型活動都臨時取消。

祖籍廣東的粥店老闆謝成發感慨地說:「冠病對橫濱中華街造成的衝擊很大,一開始是出現冠病集體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遊輪進入橫濱港,這裡被稱為冠病熱點區,人們對中華街已經避而遠之。後來當局實施緊急事態令,餐飲業再次大受影響。我在中華街長大,還是第一次迎接如此冷清的農曆年。」

每逢佳節倍思親,2021年的農曆年,遠在異鄉的遊子都有相同的新年願望——疫情快點過去,我們能自由飛翔!

側記:韓國禁五人以上聚會 主婦有人歡喜有人愁

作者:姜貴瑛

在冠病疫情籠罩之下,韓國人今年迎接不一樣的農曆年。韓國春節假期是2月11日至14日,為遏制近期疫情再次反彈,政府將禁止五人以上聚會的「限聚令」延長至14日,違例者可被罰款10萬韓元(約119新元)。這意味著民眾回鄉或訪親串門、家人聚會等實際上將變得非常困難。

同時,韓國政府將實施特別交通措施,包括高速公路維持收費制,休息站販賣飲食僅提供外帶且出入須實名登記等,火車站等公共運輸設施也將規劃路線,避免人潮聚集。

去年12月底韓國出現第三波疫情後,開年以來單日確診病例已降至300起至400起,政府曾考慮放寬防疫措施。不過,近期出現的宗教團體聚集感染事件等因素,讓政府不得不改變初衷,以免春節成為疫情復燃的導火線。

當局吁民眾 改用線上方式拜年

防疫當局呼籲民眾儘量不要回鄉探親和旅遊等,改而採用線上方式互相問候。韓國媒體也紛紛發表「春節不返鄉,是為家人健康的最佳選擇」等文章,勸告民眾留在家過年。

住在首爾的申姓男子(59歲)說:「去年8月15日光復節連假結束後,確診病例暴增,雖然春節不能回老家很遺憾,但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應該配合政府。今年春節打算和孩子在家過。」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五人限聚令」,對韓國主婦來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韓國人在大年初一早上祭祖,做媳婦的必須前一天或當天一早就到家婆的家,一起準備10多種祭祀食品。

結婚三年的白姓主婦(32歲)說:「政府禁止民眾春節群聚,我感到很開心。想到不用乘車到釜山婆家做年菜,真是輕鬆多了,今年可以在家好好休息。」

住在首爾的黃姓主婦(48歲)則說:「婆婆沒有說不要回來,我和丈夫怎麼敢先開口說不去?知道老人家多麼想看看孫子,即使可能罰款,還是得去婆家過年。」

韓國的第三波疫情仍在持續,專家普遍認為,春節假期是疫情是否蔓延的關鍵時期,韓國民眾的防控意識將遭遇重大考驗。

昨天我陪母親去市場買食材準備年菜,那裡熱鬧非常,商家忙著供貨銷售,濃濃的春節氣氛跟往年沒有什麼不同。母親早早就準備好了要發給孫女的紅包,看她忙著準備年貨,疫情並沒有讓家裡的年味變淡。只是有了「五人限聚令」,家人怎麼分組吃團圓飯,就是得預先做好的「特別功課」了。

側記:馬國防疫諸多限制 吃團圓飯「腦筋急轉彎」

作者:蘇俊翔

舞龍舞獅見多了來個「舞牛」如何?馬來西亞柔佛麻坡關聖宮龍獅團特別製作了牛頭,準備舞牛迎新春(路透社)

馬來西亞冠病疫情嚴重,當地華族民眾發現今年團圓飯的準備工作比往年複雜。因為今年除了要計算人數、購買食材及預算烹調時間,還須知道如何解答一些數學題目。

根據馬國政府公布的農曆新年防疫標準作業程序(SOP),當局准許住在10公里範圍內的近親一起吃團圓飯,人數不得超過15人。當局也規定每輛車子每次包括司機只能載兩人。極具幽默感的網民隨即按這些規定,在社交媒體提出許多相關數學題目。

例如:同個家族的15名成員居住在10公里範圍內的四個地點,分布情況為兩人、四人、六人與三人,他們與團圓飯地點的距離分別為0公里、8.2公里、7.5公里及6.3公里,所有家族成員只有兩輛車子。請按SOP規劃趟次最少且車程最短的運載方式。

除了數學題,民眾針對SOP的各種「腦筋急轉彎」也讓當局應接不暇。例如:我住在蒲萊英達花園,要到北干那那新村的父母家吃團圓飯,我家距離父母家約8公里,請問能行嗎?答案:不行。因為蒲萊英達花園在新山縣,北干那那在笨珍縣。SOP規定不能跨縣吃團圓飯。

不能跨縣?別急。「秘密通道」的情報很快就會在社交媒體傳開:從某爛尾樓後面的小路,經過油棕園的羊腸小徑就能跨縣到達某村。不過,這類情報流傳幾天後,通常就有人反映:「後面的別再來了,這裡有警察埋伏。」

上述自我解嘲的數學題目,以及與警察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反映的不只是民眾在冠病疫情期間過年的無奈,也凸顯當局制定防疫標準作業程序的挑戰。因為農曆新年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群聚,但這正是防範冠病的軟肋,目前確實也很難做到兩全其美。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